站内搜索:

政务手记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手记
  • 把握严以修身的精髓

    更新时间:2014-12-12 浏览次数:287 信息来源:王成国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三严三实”要求。在“三严三实” 当中,将“严以修身”放在第一位, 说明修身是前提、是基础。

    修身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就是要从大的目标去观察,从小的地方去动手。所谓从大的目标去观察,就是要立志高远,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从小的地方去动手,就是要从生活、工作中的小事做起,从具体的工作做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所以修身只有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

    修身,一是要修德,二是要修智, 做到德才兼备。修德,就是修思想、修主观世界。古人云:“先莫先于修德。”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立业,修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厚德才能载物。道是德之基,修德的基础在于建立起对宇宙、对人生的认识与思考。修德包括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理想信念, 修心正(向上、向善、包容、为公), 修意诚(诚实、老实、求实、务实)。德是先导,德正才能行正。因此,党员干部要陶治身心,涵养德性, 修养身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修智,就是修做事的本领,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国家建设格局的要求,需要修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特别是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为人民服务的知识与能力。在国家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能力建设, 避免能力恐慌。

    修身是一种自度,而非教化。修身关键在于自修,在于自我的修炼,在于自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炼。

    慎独:慎独之说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慎独是指人在无人监督独自活动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 能够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不做有违道德理念和做人原则之事。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自律、一种坦荡、一种自我修炼。曾国藩讲到:“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 又在慎独。”慎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苦难的磨练。

    清心:清心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清静的心、不受世俗所沾染的心、充满爱的菩提心、自由自在没有烦恼的心、无拘无束不被束缚的心、追求清静无为的心、无欲无求的心。清心就要保持本心、减少欲望。本心就是要心正,就是要向上、向善、包容、为公。要保持本心,必须减少欲望,清心需要寡欲,正如孟子所讲:“养心莫善于寡欲。”特别是当今社会充满着各种诱惑,更需要保持定力、减少欲望,抵挡住诱惑, 远离低级趣味。清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正错误的思想、观点、认识等。清心还要避免功利心、计较心,要有满足心、平常心。

    读书:书籍是望远镜、是照明灯, 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治愚。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得到训练, 境界得到提升。高尔基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与追求因读书而有根据,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读书要读好书,好书才能让人行的端、走的正。要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读懂学透,真正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在各种思潮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要研读专业书籍, 掌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仁义:仁义属儒家重要的伦理范畴, 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后经发展,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并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修身中所讲的仁义就是要行仁义之举,仁义之举并不是要求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事,而需要从身边的点滴之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仁义之举要慎初、慎微。

    思齐: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这是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 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在修身中,注意向他人学习,特别是向先进人物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吐故纳新”,兼收并蓄,是一种自我修炼的好方法。

    自觉:自觉是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是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修身是一种自我修炼,是发挥内因的作用。能否修炼完全靠自觉,而非他人强迫。自觉修身不是盲目的,需要在明确修什么的前提下的自觉。唐太宗关于“三鉴”的论述对整个唐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他不断反省自己,主动自我修炼, 认真倾听和采纳大臣的良谏,以尽量避免自己的过失给国家带来祸患,才有了唐朝的兴旺和繁荣。

    总之,修身是个过程,没有终点,修身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