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史春秋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春秋
  •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1 周年

    毛泽东与书的不解之缘

    更新时间:2014-12-12 浏览次数:313 信息来源:人民公仆杂志社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1 周年纪念日,在纪念缅怀他老人家的日子里,引发了我不尽的思考,我脑海里不时闪现出他的伟岸形象。毛泽东生前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一生与图书结下了不解情缘,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根据上级领导和组织的安排,20 世纪70 年代初,我从中央警卫局调到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档案处,从事对毛泽东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老人家健在时,我们为他保管图书资料、整理图书资料, 并根据需要印制一些线装书籍,具体讲就是为毛泽东提供图书资料的服务工作,做毛泽东的图书管理员。毛泽东逝世后的第二年,我又根据上级领导和组织的安排,参加了由中央办公厅和中央警卫局及相关部门组成的毛泽东遗留图书资料的整理工作,与我一起参加这项工作的还有毛泽东的秘书张玉凤同志,以及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宋志远、姚发昌等同志。记得这项图书资料的整理工作持续了两年。

    作为毛泽东的图书管理员,我了解到他老人家与图书有关的很多有趣故事。

    毛泽东住所及游泳池书房的图书,并没有按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系统分类,而是根据方便、好查找的原则进行存放,方便他阅读。

    在整理毛泽东住所图书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里的图书资料是根据线装图书、平装图书以及图书的原存放位置决定的,为此,我专门请教了张玉凤同志。张玉凤说,毛泽东游泳池书房存放的图书资料并不是很多, 但工作人员为了毛泽东阅看图书资料的方便以及熟悉图书资料存放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图书资料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这样不仅便于毛泽东找书看书,而且也方便了身边工作人员管理和查找。例如一些历史古籍、人物传记、社会科学、哲学、军事、文学艺术、诗词、书法、工具书等,有的同类图书放在了一起,有的图书却分散存放,这样看似有些散乱,但我们发现毛泽东找书看书往往一找就能准确地找到,其原因就在于毛泽东阅读的图书多了、次数多了,他已经十分熟悉图书存放的环境和位置,对各类图书他如数家珍,《左传》、《史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楚辞》、《诗经》、《柳文指要》、《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志异》以及《鲁迅全集》、马恩列斯著作等图书。在这种情况下,游泳池住地书房图书存放的格局、位置一直相对固定,即使需要调整也是尽量小调整,能不移动的尽量不移动,多年来毛泽东游泳池住地书房一直未做大的调整,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方便老人家阅读。

    毛泽东对马列著作的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放松, 他对马列著作的研究十分认真和严谨,并注重马列著作的运用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反对死读马列著作,生搬硬套马列教条。

    据历史记载,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为了红四军内部学习和理论教育的需要,曾致函当时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支持一批书籍,他在开列的购书目录中,有斯大林的《列宁主义概论》、《俄国革命运动史》等书籍。在1934 年、1935 年的长征途中,在环境艰苦、战斗频繁的岁月,毛泽东宁可丢弃自己的衣服物品,也不愿丢弃马列图书, 一些马列著作始终伴随在他身边。1941 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并带头学习,例如,毛泽东认真阅读了恩格斯的《从猿到人》、《人类进化的过程》等书籍。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不断加以学习和研究,《共产党宣言》是他最爱读也是阅读次数较多的一本书。1956 年,毛泽东还认真阅读了当时国内还不多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并在该书上做了密密麻麻的圈点。1963 年, 毛泽东提出要学习马列的三十本书,其中就包括《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也是毛泽东阅读较多、批示较多的著作之一。他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还多次作出批示印制该书。在我们整理毛泽东图书过程中发现,毛泽东书房存放的《资本论》版本多达好几种,既有平装本、线装本、精装本的,还有大字本的,可见《资本论》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国家与革命》也是毛泽东喜欢阅读和研究的著作之一,从他在延安开始,一直到老年,他都经常阅读和研究这本书, 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圈点的多处痕迹, 在一些重要词语处,毛泽东还做了重要圈点。《反杜林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马列著作,毛泽东也经常研究,多次阅读、多次批示、多次圈点。毛泽东学习与研究马列著作,十分重视在中国的运用, 重视与中国的社会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例如,他对《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的学习与研究, 都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用这些理论来教育共产党人,来说明中国的革命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在学习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等十二本马列著作时,毛泽东指出,读这些书籍,要随读随想,加以分析,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去学习与研究。同时,他反对抽象地无目的地学习与研究马列著作, 反对用静止的孤立的观点对待马列主义。他指出, 一切皆在变化中,不应该用固定的形式主义的观点,而应该用活泼的辩证的观点,注意变化中的事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具体环境与具体问题。这体现了毛泽东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

    毛泽东酷爱阅读历史书籍,在他大量批注、圈点的书籍中,历史类书籍占了相当大比重,他从大量的历史书籍中学习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在毛泽东的书籍中,历史类书籍占了很大比重,这和他阅读的兴趣有关。我们在阅读《毛泽东选集》时就会注意到,选集中所列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多,就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例如《史记》、《左传》、《汉书》、《资治通鉴》、《论语》、《吕氏春秋》、《老子》、《孟子》、《孙子》、《列子》、《庄子》、《易经》、《山海经》、《礼记》等。选集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也不少,例如司马迁、曹操、孙武、韩愈、朱熹、秦桧、魏忠贤等。选集涉及的历史事件也很多。从以上罗列的历史书籍和历史人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和对历史书籍的兴趣。在这些历史书籍中,《二十四史》是阅读和批注较多的。《二十四史》共有3250 卷,800 多册,4720 万字, 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国4000 多年来的历史全貌, 是学习研究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毛泽东系统地阅读了《二十四史》,有关章节他反复阅读,例如《史记》、《汉书》、《唐书》、《晋书》、《五代史》、《明史》等。毛泽东谈到,要全面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可不读《二十四史》,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的确,毛泽东阅读研究《二十四史》是下了功夫的,据有关材料显示,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的字迹多达3583 处,仅在《五代史》一书的批注就达19 条之多。毛泽东批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治国理政、战争战术、重大事件以及对史书本身的批注。例如,他在读《新唐书》马周传的批注中说:“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此批注告诫人们要力戒空谈,空谈误国。毛泽东在研读《唐书》第124 卷《姚崇传》时, 批注了两条意见,一条是 “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另一条是对姚崇向唐玄宗陈述的“十事闻”。毛泽东批注:“如此简明的十条政治纲领, 古今少见。”毛泽东称之为政治纲领的十条意见, 是针对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弊端提出来的,其目的是希望励精图治,重振朝纲,天下大治。毛泽东此时的批注含义不言而喻。毛泽东在研读《史记》中《陈涉世家》时提出,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一是功成忘本,脱离了本阶级的群众; 二是任用坏人,偏听偏信,脱离了共患难的干部。毛泽东以此告诫后人,任何时候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有一大批素质高、能干事的干部队伍,这是取得胜利的基础条件。毛泽东在研读史书《资治通鉴》后,对一些史学家谈到:“《资治通鉴》这部书写的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本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左传》也是毛泽东喜欢研读的书籍,由于他对《左传》的熟悉了解和透彻分析,他在《毛选》四卷中引用的成语典故和史事,就有四十多条出自《左传》, 他在其他文稿中,引用《左传》的也很多。他谈到,有人给《左传》起了个名字,叫做“相砍书”, 可它比《通鉴》里写战争少多了,没有《通鉴》砍的有意思。他还对《左传》中描写战争的文字所占比例偏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他说作者罗贯中不是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而是继承了朱熹的传统。他研读《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还要看组织。他对《三国演义》的评价十分到位。毛泽东在研读《后汉书》后指出:“《后汉书》写得不错, 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毛泽东在研读《旧唐书》、《新唐书》时写道:“《旧唐书》比《新唐书》写得好。”可见毛泽东研读《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时下的功夫。

    毛泽东对幽默滑稽笑话类书籍也很喜欢, 可见毛泽东读书的广泛性和多面性。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酷爱读书学习,同时对幽默滑稽笑话类书籍也很喜欢。在毛泽东晚年,由于身体和疾病等原因,他对幽默滑稽笑话类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毛泽东最近想阅读一些幽默滑稽笑话类书籍,希望我们尽快提供这类书籍,其中特别提到包括线装本幽默滑稽笑话类书籍。为了尽快提供这类书籍,我们到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和当时的国家出版局等单位查找,先后查到了《太平广记》、《笑林广记》、《译准笑话》、《笑府》、《我佛山人滑稽谈》、《笑典》等书籍。之后, 我们又找到中央办公厅图书馆、北京市有关文物部门、图书管理部门以及有关人士,进行认真查找和了解,很有收获,根据回忆和记载, 有以下幽默滑稽笑话类书籍:《笑话》、《笑史》、《笑府》、《笑笑录》、《俏皮话》、《民间笑话》、《中国古代笑话》、《花间笑话》、《历代笑话选》、《历代笑话集》、《古代笑话选》、《苦茶庵笑话选》、《笑话一百种》、《新笑话一千种》、《可发一笑》、《广笑府》、《皇历迷》、《滑稽诗文集》、《滑稽故事类编》、《徐文长故事》、《笑笑录》、《明清笑话四种》、《笑堂福聚》、《笑林广记》、《清都散客二种》等。毛泽东看了这些书目,精选其中的《新笑话一千种》、《历代笑话选》两本书,指示有关部门尽快印制大字本线装书。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我们联系了国家出版局,开展相关的业务工作,经过印刷厂工人的加班加点,很快将《新笑话一千种》、《历代笑话选》印制完毕,并及时送给毛泽东。毛泽东阅读后认为,这两本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滑稽很幽默,根据有关要求,该书印制后还分发有关领导和人士。之后,我们又根据毛泽东的阅读需求,先后查到了不少书籍。例如: 《笑话大观》、《幽默笑话集》、《笑话奇谈》、《哈哈笑》、《笑话笑画》、《时代笑话五百篇》、《笑话三千篇》等。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从《笑话书目》中精选了一部分书籍,其中包括《滑稽丛书》、《笑话一万种》、《新式滑稽丛书》、《古今滑稽文选》、《笑经》以及《新笑话话篓子》等。在这期间,毛泽东阅览了大量的多品种多版本的幽默滑稽笑话类书籍。为何老人家在这期间花费精力大量阅读幽默滑稽笑话类书籍?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的身体情况,不难理解这也许是毛泽东调解他的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他精神世界的一种释放。伟人之所以伟大,除先天条件的聪慧以外,就是后天的勤奋刻苦学习和坚持不懈的奋斗,毛泽东也不例外。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例如红旗出版社的《毛泽东评点古今诗书文章》, 中国友谊出版社的《毛泽东读史》,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毛泽东与中国哲学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 鹭江出版社的《毛泽东批注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文献材料。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