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基层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包头样板

    更新时间:2014-12-12 浏览次数:213 信息来源:人民公仆杂志社

    在国务院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效能的要求下,内蒙古包头市近年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大力促进政务服务中心发展方面积极探索,主政者精准设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战略,准确把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式,矢志不移实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 取得了经验,作出了成效。总结包头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有四个方面可供借鉴和参考。

    坚持“四全”理念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 包头市坚持“四全”理念,即全局观念、全程优化、全员参与、全心服务,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打破权力藩篱,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最大程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始终站在全局视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利益结构复杂,且政策性、技术性强,如果没有全局观念和统一的顶层设计, 许多审批改革措施将无法落到实处,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难以取得成功。为此,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截止目前,以包头市政府和办公厅文件印发的政策有12 项,保障包头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章可循, 顺利推进。

    二是不断探索推进审批业务全流程优化,做好流程再造工作。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地区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行政审批再造也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流程再造,减少前置审批要件、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包头市按照“创新机制、依法实施、源头突破、有序推进” 的原则,采取“部门牵头、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方式,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质量。

    ——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程序简化为“1+4”审批模式。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83 个工作日减少到42 个工作日,减少近5 个月,其中从用地审批到施工许可阶段仅需20 天。

    新流程运行以来,房地产开发项目共办理审批事项336 件,其中,项目备案18 件,选址和规划条件27 件,用地和工程规划74 件,施工许可109 件,国有土地使用11 件,人防建设22 件,商品房预售75 件。

    ——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简化为4 个“集装箱”。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60 个工作日减少到29 个工作日,减少11 个月。市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包头市园区工业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暂行办法》,组建了200 人的代办员队伍,依法、全程、无偿为企业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

    ——工商注册登记办理时限由改革前的50 个工作日减少到4 天。3 至10 月,全市新注册企业达4737 户,较去年同期增长70%。同时, 全面推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和电子化“三证合一”改革, 对市场主体实行“宽进严管”。

    三是注重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全员参与。行政审批事项涉及多方利益,改革任务艰巨复杂。深入推进改革,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促使全体干部职工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为此,包头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建立“三包联”制度,即中心领导包联服务专区、科室包联进驻窗口、工作人员包联审批事项,让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到行政审批工作中来,为申办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包头市政务服务中心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

    四是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意识,确保政务服务中心真正做到亲民、为民、利民。“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只有处理好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改善民生, 才能更好地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包头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和便民服务的“窗口”,高度重视便民服务工作, 通过“八个一”便民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表申请, 整合相关审批部门申请(登记)表, 实现一表通用;一个回执,条件和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窗口要当场出具受理回执单,明确收件人姓名、联系方式、收费标准、取件时间等信息;一份权力清单,明确每个窗口的行政审批权限和每个人的管理权限;一口受理,牵头部门统一受理相关材料,统一回答咨询;一次性缴费,审批事项涉及的收费一次性在政务大厅建行窗口缴交;一口送达,牵头部门统一向申请人出具本部门及相关审批部门的证照或批准文件;一个平台支撑,全市22 个部门涉及的43 项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平台统一办理;一个公章办结,各部门在市政务大厅办理审批事项,统一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

    立足“三点”战略

    只有充分把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才能有序地推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是审批权的存废和转移,热点在于文化重构和转变,难点是对审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包头市立足“三点”战略,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把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 是审批权的精简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如何放权。因此,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方向要坚定, 决心要大。通过不断向市场放权, 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包头市顺应改革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已由改革前的269 项减少到43 项,精简幅度达84%。在此基础上,对保留事项的流程和时限作了大幅压缩,每个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改革前的16 天压缩到4 天,减少78.4%,其中有16 项审批事项实现了即时办理,27 项审批事项实行承诺办理。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3 ~10 月份企业设立登记户数同比增长73%。针对保留下来的权力如何管的问题,包头市实行“三集中、四到位”改革,确保把保留事项管住。截止目前,全市保留审批事项的22 个部门中除教育局、文广局、农牧业局、林业局、国家安全局等5 个部门因保留事项和业务量较少归并到综合窗口外, 其余17 个部门完成了“三集中、四到位”改革,并组建了行政审批科(挂牌)。部门负责人对行政审批科长进行了书面授权,确保保留下来的43 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在政务大厅统一办理。同时,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启用了“行政审批专用章”, 实现了对行政审批的有效监管。

    二是把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热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所以成为“热点”,是由于理念的变迁、文化的重构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背景下, 包头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政审批事项。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要求对企业“松绑”和“放权”,减少条条框框对企业的束缚,打破原有体制、机制性障碍,提高效率的呼声越来越高。行政审批事项过多与要求改革的呼声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 包头市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坚决打破行政权力藩篱,目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已由改革前的269 项减少到目前的43 项,精简幅度达84%。同时,包头市全面建立行政许可清单制度,列出权力清单,厘清权力边界,强化权力制约监督。通过明确每个部门的审批数量、审批程序、办理时限、工作职责等, 让群众办事有章可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为破除旗县区审批多、办证难等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打造服务优、门槛低、审批快、效率高的发展软环境,包头市又集中力量对旗县区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大幅精简和规范。市四区和稀土高新区仅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3 项,精简70% 以上;外五旗县区保留27 项,精简率超过68%,实现了审批事项的名称、要件、流程、时限、收费“五统一”,大大方便了企业和广大群众办事。

    三是把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难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对行政权力的监管。过去,在行政审批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寻租行为, 审批人利用其掌握的自由裁量权, 通过权力“寻租”,公权私用,为个人谋取非法利益,导致腐败滋生。行政审批的腐败与行政审批的多少成正比,行政部门越庞大,行政审批“关卡”越多,寻租机会就越多, 腐败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努力打造阳光政府、法制政府,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防止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等腐败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行使的监控,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权力监督体系和电子监控机制, 完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利用行政审批权“设租”、“寻租”。目前包头市已经建设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绩效考核、音频视频监控“四位一体”的电子信息化政务大厅,实现了管理手段的全面提升。1~10 月份,包头政务大厅已先后对14 个市直部门通报批评19 次,通过效能考核系统累计扣分(窗口和个人)3800 多分,有效防止了行政审批无故超时、体外循环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加强了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管。

    运用“二化”方法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通过采用“标准化”、“信息化” 等方式,不断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效能。

    一是全面推行标准化工作。便民利民服务体现在细微之处,只有通过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才能实现包头市政务服务中心便民高效服务。第一,审批业务实现了标准化。审批流程、要件清单、填报表格统一制成模板和查阅手册放置在填单台和窗口柜台,申办人对办理事项所需要件及填报表格一目了然,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第二, 服务设施实现了标准化。科学合理布局各部门窗口、咨询台、导引系统、叫号系统、查询打印系统及休息等待区、饮水区、填单区,使申办人进得来、办得快、心情好;依据进驻部门窗口授权书,合理设置受理和审批岗,制成工位牌统一摆放在窗口。第三,服务礼仪实现标准化。按照主动、热情、微笑、周到的要求, 定期组织窗口人员进行服务礼仪、行为规范、政策解读等培训,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满意服务,第三方评估满意度达97.73%。

    同时,包头市行政审批建立了“四个百分百”标准,即保留的事项100% 纳入政务大厅,纳入政务大厅的事项100% 在大厅办理,审批事项较多的部门100% 成立行政审批科,审批权限实现100% 的书面授权。在此基础上,中心正在编制政策法规、标准化工作、技术操作规程服务手册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全市行政审批工作实现规范化运行。

    二是不断完善电子化大厅功能。首先,在“三集中、四到位”改革的基础上,包头市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构建大厅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市级与旗县区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和网上审批模式。其次, 运用电子监察和音频视频监控系统, 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审批监察,有效防止行政审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第三,做实做细考核系统计分细则,实现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的无缝对接,为集中行政审批、政风行风考评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第四, 相继开通免费WiFi、微信平台、审批进度在线查询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百姓的能力。

    实现改革愿景

    实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愿景,但改革过程确是复杂而充满挑战。因此,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愿景作指引。包头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注重愿景和目标的引领作用,以打造全国一流的政务服务大厅为目标,继续发扬“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廉洁高效、勇创一流”的政务服务精神,秉承“申办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申办人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的理念,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制度等“硬件”建设和思想、作风、文化等“软件”建设,构筑“塑造一流的服务团队, 打造一流的审批效率,创造一流的服务质量,构建一流的管理模式, 实现全国一流的政务大厅”的政务服务愿景,为优化包头市发展环境, 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