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史春秋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春秋
  • 御史丙吉保护皇孙匡扶社稷

    更新时间:2015-02-06 浏览次数:332 信息来源:杨 静

    丙吉,鲁国人(今山东),汉宣帝时期的宰相,是一位律学与经义兼通的司法大臣。丙吉自幼学习法律,律学在当时属升任司法官的专业之学,同时也是显学。而后精研《诗》 、《春秋》等儒家经典,儒法结合的知识结构对其司法判案、为人处世、知人识人多有影响。

    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几个月后,升为御史大夫,依惯例成为宰相。

    汉武帝时期,有一件事与其一生相伴,那就是“巫蛊”, “巫蛊”是当时宫中盛行的一种巫术,就是用巫术诅咒并将木偶人埋在地下,认为这样就可以害死自己所恨之人。前皇后陈阿娇因此而招祸。汉武帝晚年多病,常常疑心左右对自己实施“巫蛊”,屡兴 “巫蛊”之祸。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被丞相公孙贺缉捕的通缉犯朱世安,诬告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以“巫蛊”诅咒汉武帝,公孙美贺父子下狱身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汉武帝命宠臣江充审理“巫蛊”一案。七月,太子刘据因“巫蛊”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杀江充,被迫起兵,见亲儿太子刘据举兵,皇后卫子夫自杀;八月,太子刘据自杀,其妻妾子女皆被害,王夫人等都遇害身亡。小婴儿尚在襁褓之中,当时政敌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将他关进大牢。这时刘病已还不满周岁。这次“巫蛊之祸”所牵连的人就有数万,上至皇后太子,下至普通平民。

    汉武帝盛怒之下,丧失了理智,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内上万臣民受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因“巫蛊之祸”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加上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地方抽调办案人手。丙吉与本案没有牵涉,被调回长安参与审理。丙吉的主要任务是主管长安的监狱。

    仁厚狱官  保护皇孙

    尽职的丙吉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小皇曾孙。当时的婴儿早已奄奄一息。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在牢房找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厚谨慎的女犯人,轮流喂养这个婴儿。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提供冷暖适中、物品齐全的用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丙吉每月得到俸禄,就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中的小皇曾孙。他坚持每天检查小皇曾孙的生长情况,不允许任何人惊扰孩子。有时候,丙吉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了,也派家人早晚去探望小皇曾孙,看看被褥是否干燥、饮食是否得当。然而监狱条件恶劣,小皇曾孙经常得病,甚至数次病危,丙吉及时命令狱医诊疗,按时给其服药,才使孩子转危为安。丙吉的俸禄原本就不宽裕,现在又要照顾一个体弱的婴儿和两位奶妈,但他总是先想着孩子,精心照料。如果没有丙吉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皇曾孙早就死在狱中了。小皇曾孙在丙吉的精心看护下保住了生命,并渐渐长大,于是丙吉就给他起名“刘病已”。

    汉武帝在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患重病,在调养期间,又有人想在汉武帝病重期间再次兴风作浪,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多疑的汉武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将关押在长安监狱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汉武帝由于有病在身,再加上纷繁复杂的争斗搞得十分疲惫,他想希望通过决绝的做法,来扫除一切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使者没有想到,他刚到监狱门口就遭到丙吉抗拒,丙吉命令关闭监狱大门,不让使者进入。他高喊:“皇曾孙在这里。其他人因为虚无之名被杀尚且不可,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使者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汉武帝,并要求弹劾抗旨的丙吉。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传说因为这次大赦,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由于汉武帝大赦,一时间丙吉主管的监狱一下子就空了。刘病已保住了性命。于是丙吉就找到刘病已的舅舅史家。一家人住在长安近郊的杜县。丙吉便把刘病已送到杜县史家。史老太太见到这个皇曾外孙,惊喜交加,接过了抚养大任。老太太对刘病已异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在小吏车千秋的建议下,汉武帝认错悔过,下诏罪己,建立“思子宫”,开始为案件平反。汉武帝临终前,依然对亲自害死儿子悔之莫及。他想到刘据这一脉中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身份。刘病已的命运也由此开始改变,皇族不仅上升为贵族阶层,而且具备了进入核心层的可能。刘病已被接到长安后接受抚养和教育。年轻的刘病已在关中一带游历学习,小有名气。成年后的刘病已居住在长安的尚冠里。他继续交结官民,名声越来越大。

    与刘病已分开后,丙吉转任车骑将军军市令,后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很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丙吉对刘病已恭敬如常,绝口不提当年之事。刘病已竟然不知道丙吉就是当年那个抚养自己的狱官。

    匡扶社稷  丙吉有声

    在刘病已18岁的时候,丙吉又给了他一个大恩。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武帝的儿子、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后征昌邑王刘贺为新皇帝。七月,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霍光以刘贺淫乱多罪而废黜了他。

    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都难以决定。新皇帝首先要从汉武帝的子孙中挑选,而且辈分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   

    丙吉及时抓住机会,向霍光进言说:“将军您受孝武皇帝襁褓之托,任天下之寄。不幸孝昭皇帝早崩无嗣,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义废之,天下莫不服从。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一举。我看现在大臣们所讨论的人选都是在位的诸侯宗室,忽视了那些还没有爵位,尚在民间的皇室子孙。将军,您是否记得,武帝临终前的遗诏中,提到将皇曾孙刘病已认祖归宗,由掖庭抚养。这个刘病已就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我在他幼小的时候见过他,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刘病已通经术,有美材,举止有度,名声在外。希望大将军先让刘病已入侍皇宫,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那么天下幸甚!”

    霍光觉得丙吉的建议非常有道理,刘病已不论从血统还是才干上都适合做皇帝,就下定了尊立皇曾孙刘病已为皇帝的决心。统揽大权的霍光点头后,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霍光和众大臣上奏皇太后说:“按照礼法,大宗无嗣,可以择旁支子孙中的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由掖庭抚养长大,至今已经十八岁。他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继嗣孝昭皇帝之后,奉承祖宗,为天子。”皇太后同意。

    皇宫随即派使节到尚冠里的刘病已家里,伺候刘病已洗沐更衣。太仆以軨猎车载着刘病已,先到宗正府中。随即,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拜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之后是群臣奉上玺、绶,恭迎刘病已即皇帝位。刘病已于是拜谒高庙,向列祖列宗宣布登基称帝的消息。

    刘病已就是汉宣帝。他即位后,对张贺、史恭等人知恩图报,加官晋爵,甚至连子孙都大加封赏。对于丙吉,汉宣帝认为他有拥立的功劳,依惯例晋封为“关内侯”。

    刘病已并不知道丙吉在幕后对自己的两次大恩。在他心目中,张贺、史恭等人的功劳更大。朝廷中的官员也都不知道丙吉与新皇帝的关系。丙吉为人敦厚,依然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在争功夺利早已是常态的朝廷上,丙吉的品德显得格外高贵,在历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忠厚善举  不图回报 

    多年后,刘病已排除权臣亲政。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婢离开皇宫后,生活困难,于是就让别人替自己向当时的掖庭令上书请功。则在上书中说自己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是自己在艰难困苦中抚育了当今皇上,要求朝廷照顾自己晚年的生活。有关部门对这样的上书不敢怠慢,立即呈送给汉宣帝御览。

    刘病已看到上书,脑海中许多模糊的印象逐渐汇集起来。他隐约感到自己的童年似乎还有许多故事被遗忘了,他的童年不应该只局限在5岁之后。但是刘病已已经回忆不起确切的情形了。好奇、感恩的情绪促使刘病已下令掖庭令亲自询问宫婢则的详情。

    宫婢则陈述了自己对皇帝的养育之恩,并说所有的事情当年的监狱官、现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证明。掖庭令就把宫婢则带到丙吉府中,与丙吉当面确认详情。年老的丙吉认出了这个老宫婢。他说自己的确见过宫婢则,但是她根本不是皇帝当年的奶妈。

    丙吉指着宫婢则,这才将当年长安牢狱中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述说出来。宫婢则当年是在牢狱之中,丙吉也曾经让她照顾小皇曾孙。但是则并不尽心喂养,有的时候还责打刘病已。丙吉说:“只有淮阳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组才算是皇上的奶妈。”丙吉把自己和两个奶妈当年在狱中共同抚育刘病已的艰难、害怕和无奈动情地告诉了掖庭令。

    刘病已听到后,既震惊又感动。他脑海中有关童年的点点滴滴全都串起来了,一幕幕感人的景象逐一再现。丙吉有旧恩却不言功,甘于幕后,令皇帝感叹不已。

    刘病已做出决定,下诏免则为庶人,但念其在自己年幼的时候有过喂养举动,赐钱十万给她养老;下诏地方寻找胡组、郭征卿两位奶妈。地方官回报说这两个人已经死了。刘病已再下诏寻找两人的子孙,找到后厚加赏赐。胡、郭两位当年的囚犯,忠厚善心,虽然一生备受磨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报答。

    对于丙吉这位救命恩人和道德君子,刘病已专门下诏给丞相说:“朕幼年卑微之时,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旧恩,功德无量。《诗》曰:‘亡德不报’。朕要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使节去丙家授封时,丙吉已经病重,不能起床。刘病已就让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丙吉因为善举、谦让和高尚的道德,不仅获得了皇帝的尊崇,也赢得了朝野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