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意外受到伤害打击以及个人期待目标难以实现而产生的痛苦、悲伤、沮丧、郁闷甚至绝望的一种体验。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经常伴随着挫折。 “人生之难,胜过逆水行舟”,生活经常事与愿违,“不如意的事常有八九”,理想与现实常困惑着每个生命,现实生活中,挫折比比皆是。挫折几乎伴随着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颠沛流离都是挫折。我们只有接受挫折, 善待挫折,才能战胜挫折。如何面对挫折,最大限度地减轻挫折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仔细研读一下,通篇只写了两件事:跋涉与挫折。路途顺利时,师徒四人观山景、讲笑话,轻松自得;有妖魔鬼怪出现的时候,大难临头,紧张苦斗,不得安宁。如果光写取经走路,这书写得没趣味,可妖怪出现了,师徒四人怎么对待,书的价值就有了。可以说师徒四人遭遇到无数意外的挫折打击、内外交困成为书的主旋律。唐僧师徒四人,加上白马,原来都是神仙,在天宫任职。后来,都因犯了错误被贬下凡。唐僧原来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地位不低,名唤金蝉子。因为不听说法,轻慢了如来佛祖,贬金蝉子之真灵,转生东土,投胎状元陈光蕊夫人腹中, 出生之后,父亲被强盗所杀,母亲被强盗所占,经历磨难,后入佛门。孙悟空原来乃是齐天大圣,也被委以弼马温职位,虽是个职高无权的闲职,总是玉皇大帝亲口所封,在天宫任职不论怎么样也算是个大官。后因大闹天宫, 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官职取消。猪八戒原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总督水兵。只因酒醉撞入广寒宫调戏嫦娥,被重责两千锤,放生贬出天庭,投了猪胎。沙僧原是灵霄殿下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打八百,贬下界来,在流沙河当了妖怪。那白马也是大有来头,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遭诛。五位失意落魄之人,最后都奋发自强, 积极有为,以西天取经为己任,虽饱受磨难而矢志不移,终于修成正果。
陈毅同志曾在诗中写到:“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诗中阐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挫折本是人生常态,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没有大坎坷,就是小挫折。如何在挫折面前心态平衡,正确对待挫折不平,是个人心理成熟的主要标志。
莫以成败论英雄
事之成败,决定了多方面的因素,胜负不足为怪。成败并非一世注定,今日成败,并非明日成败。事之失败,不意味着人格、人品失败,也不意味着精神之败。在挫折、困难面前,成功者并非都是英雄好汉,失败者并非才智低下。因为, 胜负乃兵家常事,莫以成败论英雄。从挫折的起因上讲,引发挫折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无非两类, 即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由于外界的事物或情景阻碍实现目标而产生的角色挫折。譬如,地震、山崩、冰雪、洪水对于员工生命财产的威胁, 这属于自然灾害的限制以及自然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人的基本生活主要是社会生活,因此相对于自然原因而言,社会原因所造成的挫折不仅更多,而且更重。它不仅阻碍人的行为,使其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还会使人因失败而内疚直至损伤自尊。
挫折固然是消极不利的一面, 它使人沮丧、痛苦、焦虑,易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导致矛盾激化,还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自暴自弃。但是,挫折又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一是能够使人警惕。挫折实际上是对人的认识偏差和行为偏差亮出的一道红牌,往往能促使其清醒过来,重新认识环境和困难,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二是能增强情绪反应的力量。挫折是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它的反弹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爆发力,出现“置之死地而后生”和反败为胜的奇迹。三是能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经常身处逆境,遭受的挫折多,一般而言对挫折的耐受力就会增强。相反,生活一帆风顺,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四是能提高认识水平。常言说:“吃一堑,长一智。”人们面对挫折, 往往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改变策略,最终实现目标。挫折的这些积极作用使许多成功人士认为, 正是挫折造就了未来的成功。
一般而言,人们对挫折会作出四种归因:一是努力程度。即把受挫折的原因归于自身努力不够,这一归因可增强加倍努力工作的持久性。二是能力大小。把挫折原因归于自己能力低。这一归因会使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放弃目标。三是目标高低。把挫折归因于工作目标太高。这一归因会使领导者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降低自信心和行为的持久性。四是偶然外因。把挫折归因于不稳定的偶然的外因,如运气、机会、突发事件等。这一归因不一定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由此看来,把受挫折的原因归于内、外因中的稳定性因素,还是不稳定性因素,是影响领导者工作的成功期望和坚持努力行为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挫折被认为是由于能力低、目标高等稳定性因素所致,易使领导者失去信心,降低以后的工作期望,并不再坚持努力。要增加努力行为,必须从努力提高认识和调整目标本身入手。相反,如果把挫折的原因归于努力不够和偶然的外在原因,将会保持甚至增强取得成功的动机,加倍努力,改进方法,实现目标。
知足加不知足等于常乐
一味强调知足,就会迟滞人类进步发展的动力。所谓知足加不知足等于长乐,是告诉人们,在物欲上知足,而在精神上、知识上、人生境界上要不知足。有了这种不知足,则会使人积极努力,为丰富人生而拼搏进取。《道德经》里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当面对难以回避的挫折时,何不试着用 “甜柠檬”的自我安慰法。甜柠檬心理是指个人知道自己眼下的境况很不理想,却强迫自己说“这不是挺好的吗?”这就是经常说的“知足长乐”。这个比较法很简单,即和自己的过去比、和自己比、和收获不如自己的人比,而不要和高于自己、强于自己的人比。比方你总觉得你的收获不如付出的多,那你就应该和付出比你更多、获得比你更少的人比,这样你就知足了。看来知足与否无非涉及到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倘能在物欲上知足常乐,又能在精神上不知足以常自更新,到了这种知足与不知足的大境界,想有一次心理失衡都不容易。由此得出一种人生感悟:知足加不知足等于常乐。
挫折失败也是关爱
挫折能够左右人的情绪,挫折也能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 还能激发人的潜力。所以挫折不是魔鬼,挫折具有价值。人的一生若无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交错在厚厚的几十本日历中,就不免多了几分平淡,少了一些壮烈。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频道的电视节目不精彩,我们懂得换另一个,今天的节目不好,我们就等明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我们何尝不该如此呢?
有位颇有成就的老总已拥有亿万资产,事业已达辉煌。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沉思片刻说: “那就是要忍受挫折。”大凡成功者,都会承受比常人更多的磨难、更多的挫折。有一个被挫折偏爱的成功者,9 岁母亲去世,悲愁的生活雪上加霜;22 岁经商失败;23 岁竞选州议员失败,连工作也丢了;26 岁结婚前夕,女友突然病重;29 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7 岁当选国会议员, 39 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 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直到51 岁,当上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忍受失败的毅力, 没有挑战挫折的勇气,林肯能取得成功吗?邓小平在漫长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中,困难与挫折早已是寻常之事。“三落三起”,“三下三上”便是其个人坎坷经历的集中概括。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打击中,他竟能多次“东山再起”,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邓小平具有科学的挫折观:坚定的信念是战胜挫折的根本原因;顽强的意志是其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关键;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其战胜挫折的主要策略; 在挫折中反思,在挫折中创新,是其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智慧源泉。
大凡人都厌烦挫折,喜欢顺利。希望一生不绊一块石头,不流一滴眼泪,不出一点病痛,没有一点危险, 这可能吗?倘若可能,这一世有味吗?挫折不是魔鬼,顺利也不是天使,它们都是我们的人生旅伴,伴随我们走完一生,就像伴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走完取经路一样。在人生道路上,挫折与困难总是难免的。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屈服了, 有的人在困难面前怯步了。领导与一般人相比,具有承担更大风险、遭遇更大挫折的可能性。有些领导缺乏失败的心理准备,一旦挫折降临,往往束手无策,惶惶不安,甚至一蹶不振。为此,如何应对失败, 及时化解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在挫折中锤炼自己,这对一个领导者走出逆境,进而获得成功,至关重要。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在挫折面前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敢于面对
领导者必须强化对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力又称耐受力或容忍力,主要是指在遭受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挫折的感受程度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有的人能忍受严重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仅不灰心丧气, 而且勇敢地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 迎难而上;有的人则知难而退,在轻微的挫折面前也会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这充分表明了个体对挫折承受力的不同。
许多年轻干部上进心强,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功的欲望比较强烈。但由于对可能出现的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愿望不能实现,他们就容易陷入自责、愤懑、埋怨、急躁的泥潭,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与自己过不去,因而对周围的人冷言相加、恶语相伤。这种失去理智的行为无疑会使自己的成长环境更加恶化。发泄、抱怨、悲观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正确的选择是理智。主要是面对挫折不气馁, 能够接受“已经失去的不再回头” 的事实,从心理、意志、精神上体现出自信、冷静和惊人的抵抗力。要沉住气,不论遭受多大的打击, 都要处变不惊。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暂时的困难或承受暂时的失败, 相信自己能够超越环境和自我,相信失败或挫折的后面就是成功。在挫折中的表现通常是组织考验一个干部的关键点。有些干部畏惧挫折, 忍受不了委屈,这实际上是心理素质脆弱的表现。试想,如果连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又怎能经风雨、见世面、担重任呢?
2、善于反思
挫折最能考验人,检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 当人处在顺境时,很容易得意忘形, 对自身的问题引不起警觉,对来自别人的批评往往当成耳旁风。但在遭遇挫折时,却容易因受到强烈刺激而猛醒和进行反思。能不能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开展自我批评,也是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重要体现。在遇到挫折时,应少找客观原因,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少指责抱怨别人, 多进行自我反省,这有利于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形象。只有敢于面对、善于反思,才能避免同类挫折的再次发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挫折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污点”。领导者要善于利用挫折给自己带来的刺激, 认真反思,清扫灵魂深处的“灰尘”,不断提升能力,激发潜能, 完善人品。尤其是在遭受挫折后, 要主动承担责任,为组织成员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也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自己跟自己怄气,要想得开,看得远。为此,不妨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转移或放松一下,等情绪高峰期过去以后,心情平静下来, 再从长计议。
3、走出阴影
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问题是对挫折怎样调节,对人一生的影响极大,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为了强化对挫折的承受力,必须在生理、心理、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高自己、理顺关系,以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豁达的气度、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去面对挫折,并善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样,即使挫折突然发生,也不会惊慌失色、手足无措,从而为及时有效地采取补救和抵御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4、善待成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善待挫折,更要善待成功, 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就和荣誉,关键是拥有一颗宁静的平常心。古人谓之平常心,现代则称之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古人讲修炼,讲君子要得道,而何谓“道”,最通俗的解释是平常心。亦即得意时不张狂盲目、忘其形,不肆意妄为;失意时不自暴自弃、落其魄,不怨天尤人。在成功面前容易得意忘形。在成绩面前,要正确看待已有的成就,做到不骄不躁, 喜中思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并勉励自己探索不息。重点要解决好“虚”字、“轻”字和“傲”字。虚,即虚荣心,虚荣心导致的结果是私欲膨胀、追求浮华。一旦产生虚荣心,就离挫折与失败不远了。轻, 即掉以轻心,其实也代表过分的自信。在成功的光环下,人往往容易放松对自己缺点的警觉,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进入了挫折的“埋伏圈”。傲, 即骄傲自满,盛气凌人,目中无人, 把自己孤立于下属、群众之外。“虚”、“轻”、“傲”必然会导致挫折, 只有常想、常思、常省、常警,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要赢得起, 也能输得起,能上能下,来去自如, 这才是为人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