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时代公仆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时代公仆
  • 守望正义的基层检察官

    ——记江苏滨海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污贿赂局局长刘文胜

    更新时间:2015-05-20 浏览次数:444 信息来源:本刊记者 程兴瑞

    刘文胜,身材不高但很敦实,不苟言笑但儒雅威严,他是江苏滨海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污贿赂局局长,中共党员, 1994年6月进入滨海县检察院工作。近年来,他先后荣获盐城市劳动模范、盐城市知名检察官,被江苏省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2014年、2015年,分别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等荣誉称号,并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英模事迹报告团5名成员之一,赴全国各地作报告。近日,记者跟随中央媒体采访团,赴江苏盐城市滨海县采访了这位在法治战线上默默耕耘20年的优秀检察官。

    滨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们提及刘文胜检察官无不竖起大拇指。盐城市检察院侦查处处长张忠武说:“我和他是老搭档。刘检荣获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到北京领奖时,第一时间给我打来电话:‘多谢兄弟们,我能来北京领奖是大家把我抬起来的’。”刘文胜将荣誉归功于团队的共同努力,而对于自己的努力,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是个平凡人,做了应该做的事,这是每一个检察官对职业良知的坚守。”

    一心为民

    “在基层,‘小官大贪’不乏其人,一些‘苍蝇’竟养出了‘老虎’的胃口。这些贪腐问题让群众‘最受伤’。”一提到当前的反贪现状,眼前这位朴实忠厚的反贪局长立刻严肃起来。

    刘文胜在滨海县任反贪局长的9年时间,办的案子很多,涉及医疗、教育、社保等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案件,涉及科级以上干部40余人。很多人都说刘文胜是滨海的“民生反腐斗士”,但他却说:“我干的就是这个职业,不尽职尽责我心里会有愧的。揩国家油的‘蛀虫’就是偷老百姓的贼,就是人民群众的敌人。身边的‘蛀虫’不抓,百姓养着我们有何用!”

    盐城市原面粉厂改制案件在当时影响面广,涉及下岗职工多,损害了不少职工切身利益,引起200余人上访,但案件被长时间搁置,一时成为“夹生案”、“骨头案”。关键时刻,市检察院领导想到了刘文胜和他的反贪团队。临危受命,为了摸排职务犯罪线索、寻找证人,刘文胜和其他干警一道深入调查,走访群众,任何蛛丝马迹的线索都不放过,先后赴浙江、云南等5省调查取证,累计行程8000多公里,取证谈话近百人,查阅账目2000多本,形成卷宗材料32卷,历时140多天,把这一影响很大的案件顺利办结,将侵吞国家和职工利益一千万元的7名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为表达对刘文胜的敬意,将一面写有“反腐先锋”的锦旗送到刘文胜手中,他紧紧握着刘文胜的手,一时哽咽,老泪纵横。

    对待犯罪嫌疑人,刘文胜总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嫌疑人不仅认罪,还要真诚悔过、痛改前非。 

    2010年4月,刘文胜在查办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左某受贿案时,发现左某情绪一直起伏不定,虽然已交代犯罪事实,但总觉得自己是“不幸者”。刘文胜专门找时间和左某进行了一次长谈。左某的父亲曾是滨海一位有声望的中学校长,桃李满天下,他的4个儿子也都考上了名校。刘文胜对左某父亲一直钦佩有加。在长谈中,他讲起计划经济时期,公社书记给老校长二斤红糖供应票,被老校长婉言谢绝的故事;讲起了领导来学校吃饭,老校长拿半斤粮票和六毛钱扣在碗底不占公家便宜的故事;还讲起老校长的老伴带着孩子在烈日下捡麦穗被老校长训斥送回生产队的故事……左某听了一个个故事,泣不成声。经过耐心交流,左某写下了20多页的“悔罪书”,表示要真心认罪服判,不再上诉,好好改造。

    2009年,在滨海县流传着“医疗保险不保险,看病报销难上天”的说法,群众反映花钱看病时总不能及时报销,审批过程也困难重重;很多不合规的小药店、小诊所被批为医保定点机构。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刘文胜迅速展开调查。他听到一些议论,说弄不好查不出问题还得搭上自己,同时他还接到几个要求网开一面的电话。他回忆说:“我觉着越是外界给的压力大,越说明里面的猫腻大。这是关系到百姓生命健康的大事!”

    为了尽快找到突破口,刘文胜和同事日夜奔波,暗中走访,摸清情况,他们逐一走访相关医疗机构,多方打听相关信息。在市医保中心对面,他们发现一个小诊所挂着“专治癌症”的牌子,下面还标明可用医保的字样,这引起了刘文胜的注意。他装扮成患者多次上门察看问询,通过调查发现,医保中心利用不止一家类似诊所套取医保资金,并与多个老板有不正当利益往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掌握了滥批医保点、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充分证据。最终将该市医保中心主任陈某贪污、受贿、挪用公款600余万元的特大案件成功查办,为盐城的医疗保障行业清除了“蛀虫”,恢复了秩序,百姓拍手叫好。

    每一起职务犯罪的背后,往往损害的是党的声誉,侵害的是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刘文胜说:“查办职务犯罪,事关大局,责任重大,使命神圣。无论多难,都要办好办准,办成铁案。”在工作上,他像一台运转不停的精密机器,一丝不苟,异常严谨。

    铁面无私

    “一个反贪干警交际太广了,与人来往太多了,就会少了一份办案的锐气,多了一些顾虑和牵扯。”办案人员每次外出调查取证时,刘文胜总不忘多叮嘱下属几句。熟悉刘文胜的人都知道,他为人低调,生活圈、交际圈很小。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权相交,权尽则弃。”

    这是刘文胜常挂在嘴边并对同事提出的警示。滨海县检察院预防科副科长汤海涛告诉记者,曾经有两位干警到某单位调查取证时,在该单位工作的朋友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刘文胜知道后,硬是让他们将饭钱送了回去。“刘检总说,反贪工作只有‘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才能‘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汤海涛感叹,正是因为刘文胜严于律己、严格治下,才使滨海检察院反贪局多年来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案子办多了,总会有不少当事人或其亲属邀请刘文胜吃喝、给他送礼,但他坚决做到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

    担任反贪局长9年多,刘文胜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在滨海出了名。2013年,刘文胜查办一起受贿案。犯罪嫌疑人是刘文胜的亲戚,当时,刘文胜被犯罪嫌疑人堵在家里,并给刘文胜下跪苦苦哀求,刘文胜坚守法律的底线,他说:“能照顾的我肯定照顾,但违法的要求我不能做。” 

    他的“无情”和“铁面”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在办案的时候,经常有人来找我,送什么的都有。如果收了不仅案子办不下去,晚上也会睡不着,我会不安。”

    2012 年下半年,刘文胜在查办李某受贿案时, 刚准备立案,李某丈母娘便跑到办公室为李某说情,被刘文胜拒绝;案件移送起诉前她又登门提出,作为亲戚,不能做到网开一面,起码可以给李某一个自首认定吧,并把一个装满钱的信封放到茶几上。刘文胜不为所动,并警告她如果非要让自己拿法律作交易,就请她先帮自己送床被子到看守所。后来,在一个亲友的葬礼上,刘文胜又和李某丈母娘不期而遇,被她当众奚落,责怪刘文胜不近人情。刘文胜告诉记者,滨海县城很小,走在路上碰见的可能是同学、是朋友、是亲戚、是邻居,很多都想方设法找关系求刘文胜关照, 这是一种无奈的尴尬。刘文胜说:“案子办得多了, 自己越来越孤独了,这种孤独不仅来自那些求情者的不理解,更来自办案取证需要相关人士或涉案人员配合时,对方往往是消极对待,这个时候, 就会觉得很孤独很无助,甚至是一种煎熬。” 

    愧对家人

    “红脸做事、白脸做人,做合格共产党员、当廉洁检察干警,”一直都是刘文胜的人生准则。他坚守清廉底线,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他跟家人“约法三章”:

    不打听案情、不替人说情、不收受礼品。 

    谈到家庭,这位铁面检察官却展现了自己的柔情和歉疚。歉疚是刘文胜提及最多的话,“对家庭,对孩子都是很歉疚的,因为陪伴的时间少,孩子跟我的感情看起来不怎么深。”言语中露出颇多感伤。因为自己工作上的强硬作风而给家人带来麻烦更是让刘文胜感到“愧对家人”。有一年除夕,难得和家人团聚,一个陌生电话突然打到他家里, 又是诅咒又是威胁,要他当心老婆和孩子安全,给自己留条后路。对此种行径, 刘文胜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但放下电话, 刘文胜沉默地看着妻儿一言不发。

    “家对他而言就是个睡觉的地方。” 刘文胜常常一个月不回家。妻子孙素芳说:“他一个星期也就一个电话,经常电话一响就会说今天不回来了,在办案点。” 孙素芳笑着告诉记者, 她经常做一顿饭吃两天。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刘文胜觉得自己对患老年痴呆症十多年的老父亲也未能尽到孝心。2014 年一天夜晚,正在广东办案的刘文胜接到老母亲打来的电话。多年来,刘文生不论是在滨海或是在外地出差办案, 很少接到家人的电话,特别是母亲,在他工作期间更不会给他打一次电话。母亲的电话让他有种不详的预感。果然,电话中母亲告诉他,老父亲已经三天不肯吃饭,褥疮大面积发作,正在县医院抢救。经过18 天住院治疗, 老父亲终于转危为安,刘文胜回到滨海,看到病床上躺着不能说话的父亲,让刘文胜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他对卧床十余年未对父亲尽孝发自内心的不安和自责。 

    对于儿子,他很少有时间管。但儿子很有出息,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他说:“我曾让儿子去建筑工地搬钢筋,扛水泥,让他知道赚钱的艰辛,留给他一份人生宝贵的经历。”妻子孙素芳从来不敢奢望刘文胜带儿子出去玩。谈及妻儿和父亲,刘文胜的眼角有些湿润,但他却很满足地说:“他们是我最亲最爱的人,我也想多陪陪他们,可我肩上的担子太重。好在妻子和儿子都很理解我的工作,母亲身体硬朗,弟弟妹妹也很孝顺,有他们在,我放心。” 

    刘文胜的家境不宽裕,父亲生病卧床,孩子读书,妻子1998 年下岗后,一直在一家药店当临时工。好多人主动提出帮助他,但都被刘文胜婉言谢绝。他说:“身为一名检察官,就要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一家人生活,虽然日子紧巴, 但活得坦然,睡得安稳,过得踏实!” 

    人民检察官,时刻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这些年,刘文胜努力践行着“人民检察为人民” 的铮铮誓言。

    人称“案痴” 

    刘文胜办案就是个“案痴”。盐城市盐都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永娣说,他一旦上了案件,“赶” 都“赶”不走。张永娣依稀记得,2007 年盐城市检察院交付滨海县检察院查办城建规划领域系列腐败案件时,恰逢刘文胜的儿子参加高考,他硬是一天都没回家。

    在盐城市检察院侦查处处长张忠武看来,刘文胜办起案来就有一股犟劲儿。“有案件时,他每天夜里工作到两三点是常事,白天依旧参与日常工作。每次劝刘文胜回去休息,他总是说:‘我多辛苦点,年轻的同志们就能轻松点’。”

    2013 年冬天,刘文胜得知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线索后,连夜带队赶往目的地,在嫌疑人的居住点蹲守了四天四夜,将其抓获,刘文胜的脚冻伤了。

    刘文胜结合多年办案实践,精心归纳总结的“定靶、攻心、拆盟、固证、类鉴”十字五策侦查法,被同事们称为“稳胜工作法”,实现了案件快侦快结、高质高效。办案中,他始终牢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理念,坚持不枉不纵, 严把质量关,未发生一起冤错案件。

    在刘文胜的带领下,滨海县检察院的反贪工作,始终走在全市检察机关前列,连续五年列为全市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评比第一名,2013 年以来一直稳居全省基层院第一。2007 年10 月, 滨海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被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表彰为全省检察机关“十佳反贪局”;2008 年1 月, 被盐城市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三等功,并被表彰为全市检察机关“严格规范执法,确保司法公正” 先进集体;连续六年被滨海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 

    刘文胜说:“任何一份职业干久了,都会耗尽你对它最初的热爱和激情,这种感觉我也有过。但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只要这个岗位还需要我,我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反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