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雅集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雅集
  • 用水墨语言塑造人物灵魂

    ——说说我的水墨肖像作品

    更新时间:2015-05-20 浏览次数:174 信息来源:禹天成

    《水墨天成》第六回巡展圆满结束,这是我继2013年后的第六站,也是今年第一站,其中又增加了带有新感觉而创作的作品。展览内容全都是人物肖像。观众常年看惯了山山水水,花鸟鱼虫,忽然间被引进另一个充满中外人物肖像的展厅,着实有点诧异,这是什么画啊?

    此次画展题目是《水墨天成——禹天成水墨肖像观摩会》,顾名思义,水墨肖像即运用中国画艺术形式表现的人物面部形象。水墨肖像分写实肖像和写意肖像,这些年,我画的就是后者。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国外很多艺术品的信息和作品,其中有大幅度夸张、逼真的画图。那时人们的思想桎梏逐步打破,审美取向也发生变化,对摄影式逼真写实的肖像已不满足,而喜欢上了夸张变形的漫画式肖像,认为生动有趣,是一种时尚。作为新闻单位美术编辑,天性喜爱幽默,简单的我也深深地喜爱上了这种艺术形式,尝试着用这种形式来配画各行各业的新闻人物。

    俗话说“画鬼易,画人难”,而写意肖像则难上加难。写意肖像必然夸张变形,这就要善于观察,不仅注意描画对象外形,还要考察其内在性格,由此作为如何变形的依据。在采访中,要创作好一幅新闻人物肖像画,往往需很快把握其言谈举止,领悟其气质神韵,形成腹稿,回去后再把腹稿落实到纸面上。有时候,三五分钟需当场画一幅形神兼备,却又具幽默风趣的肖像来。这就要求画家在短时间里敏捷地寻找到对象的面部特征与其神韵的结合点,并且生发想像和幽默感,借助于诙谐手法,落实到画面造型中去。

    最初我还是用钢笔绘制,这样画起来便捷,适用于新闻报纸。于是每天作画,数量猛增。此后又尝试了丙烯、彩铅、油画等多种材料,以欲调整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路径。到九十年代,我开始使用水墨来表现人物肖像,这在创作手法上既延续了中国的绘画传统,又借鉴了国外肖像画的夸张手法,力求将中西两种绘画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水墨肖像画不似铅笔速写或者素描,可以借助工具来进行适当的更正和修改。一笔或浓或淡的墨色落于纸上,白底黑迹,改,是不可能的了。因而要求画家必须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尤其是创作有名有姓的人物肖像,最为重要的往往是功夫在画外了。

    在中国传媒大学授课,我常常用10分打比喻,前面8分是用来观察人物,后面2分才是动笔勾勒。因为每个人的五官都有不同,找出外形特征并不难,但灵魂深处的气质、韵味、素养等绝不是一眼能够看出的。而要迅速捕捉到这些内在的无形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抽象化为线条落实在纸面上,不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的。

    写意肖像作品有漫画的成份,也会夸张、变形,但最终的诉求还是体现出人物的精神美、气质美和性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