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们通过调研披露,各地认识到,从严治吏, 既要管人,更要管权,看紧了干部手中的“印把子”, 也就挤压了权力“任性”的空间,拆掉了腐败滋生的温床。
再小的权力也会“跑野马”,必须时时勒紧“缰绳”
没有缰绳的权力,就像任性的野马。没有对权力的敬畏,作风养成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监督制约, 再小的权力,也可能成为“蛀虫”蚕食的工具。农村危旧房改造会有多少权力寻租的空间?答案出乎意料, 让人惊讶于权力寻租的无孔不入。蠹众木折,隙大墙坏。无论主政一方,还是下管一隅,手中有权,就要防患于未然,放任自流终会动摇党的执政之基。权力的“任性”损害群众的利益,影响干群关系,降低党委政府的威信,这也是对权力本身的一种伤害,当干部想再用权干事创业时,就会发现手中的权力打了折扣。只有扎密制度的“笼子”,勒紧权力的“缰绳”,才能从源头上规范权力运行。
让权力在制度的“玻璃房”里透明运行
“一段时间,政府投资项目是建委管的,主要领导真要想打声招呼,不是不可能,土地交易、矿产交易也是这样,交易金额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元,少数领导干部权力大且难以监督。”辽宁鞍山市委书记王世伟说:“现在不行了,都要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去阳光操作。”这个交易平台,正是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管办分离”的鞍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公共资源定价权还给市场,行政主管部门只有监管权, 没有操作权,以实现公开透明交易。
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也加强了对权力的约束。很多部门的权责更加明确,流程更加规范,权力寻租空间被大大挤压;同时也发现,权力清单制度尚处于探索中,多数地区只在省一级实行,省以下各级政府还有待推进。权力要有明确的边界,干部也要有明确的权责界线,职责的错位会导致干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江西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吕伟坦言:“党政职权分离,职责也应更加明确。有些党委书记不抓党建, 成天抓招商,可出了事情往往是政府埋单。”他认为, 党政必须各负其责。
既要增强法治意识,也要筑牢思想防线
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在主观上继续培养法治思维的同时,法律体系的建设也至关重要,不少干部反映当前法治体系建设仍然滞后。比如,法律的空隙太大, 就容易给一些领导干部请托打招呼留下空间。
无论是长期以来坚持的谈心谈话教育提醒,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思想教育不仅是干部拒腐防变的“紧箍咒”,更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强心剂”,通过教育让干部找准不严不实之处,让干部重拾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尽快适应从严治吏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这种经常性教育手段将成为筑牢干部思想防线的重要推动力,从而达到在思想深处夯实谨慎用权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