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锐观察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锐观察
  • 官员辞官为哪般?

    更新时间:2015-02-20 浏览次数:264 信息来源:本刊评论员 胡 敏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官员纷纷辞去官职,或从事专业技术或下海经商。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比如,年过半百的陈延武辞去湖南省益阳政协副主席,抛下“副厅级”光环,利用家学渊源当起了“陈老中医”。北京市昌平区原区委书记关成华,前两年就重返大学校园,潜心研究学问, 做起了专家。这一类辞官属于回归专业兴趣。还比如,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原处长陈伟才, 告别战斗了20 年的公安岗位,改任珠海格力电器副总裁。中国证监会20 来个官员纷纷离职,投身证券公司。这一类属于弃官从商,合法谋得高薪。当然也有因为为官期间比较郁闷或者生活十分拮据而离职的,如浙江省平阳县原副县长周慧在辞职感言中说:“这一刻,仿佛云淡风轻。” 四川古蔺县石宝镇原副镇长赵光华吐槽工资仅够给孩子买奶粉、尿布,生活有些不堪。

    在出现官员辞官现象的同时,还有一则消息也值得注意。2014 年末国家公务员招考,一改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盛况,今年首次遇冷。两相比较,蛮可以品出其中滋味。

    中国自古就有“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的说法。中国深重的“官文化”总让黎民百姓对家里出个“做官的”高看一眼。封建社会,每到朝廷科举,招考状元、举人,许多书生攒足盘缠,千里迢迢、披星戴月赶赴考场,为的就是谋取一世功名。当然,也有一些成淹官场多年,深谙官场秘籍后看破红尘,告老还乡,舍荣华富贵逍遥于山水之间的。

    对待做官为官的态度,在国人看来竟成了一种人生哲学。

    其实,在现代社会,官本是一种社会职业,同医生、清洁工等各行各业一样,都是社会的需要。政府的管理岗位,需要吸纳具有管理和职业技能的专业人士,一定时期还需要招募大量社会精英。当然,由于“工作需要”与“个人兴趣”总有矛盾,一些人毅然离开官位追寻个人梦想, 这也并不奇怪。共产党的官员还强调要永做人民公仆,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官就需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现在的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趋向看,官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今后也必然是一种常态。就此看待官员辞官现象,我们要有平常心。

    考量现阶段出现一些官员辞官现象,的确有目前国家政治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吏、反腐倡廉已成为新常态。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官员用权不能再“任性”了,权力运行不能再不讲规矩了,手中有权更不能再寻租腐败了。只要头上有顶“乌纱帽”,就必须担职尽责守规,那种“懒政”“惰政”“不作为”者就面临下岗的风险。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大环境下,“为官不易”就成为一种正常状态,今后做官只能清正廉洁自律。更何况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养老金并轨,这更加促使一些官员自愿放下包袱与其他职业进行多元选择。

    就此,“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应是从政的正常生态。但不论如何选择,在岗就要爱岗,在岗就要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