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悦读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悦读
  • 2014“人文社科类”十大好书 你能读出什么?

    更新时间:2015-02-20 浏览次数:239 信息来源:商务印书馆特约刊登


    经过两轮投票,第二届“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类十大好书”去年末评出。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级出版机构设立的图书榜单,旨在为正在寻觅好书的读者提供向导,也期待能够成为出版者、学术界及大众读者之间思想交流的平台。从这次评选结果看,入选“十大好书”榜单的书籍既有《海德格尔文集》、《亚当·斯密全集》等大思想家的著作,也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蒙森的《罗马史》,俄国共产党领导人列夫·托洛茨基的史学名著《俄国革命史》等厚重文史作品,还有《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等自然文学高峰的代表作。这里既能体现国家最高水平的出版人对学术史专著出版的热衷,从读者认同的结果看,也能体现读者对历史的看重和对现实的关照。

    本刊对这十大好书作简要介绍,读者了解后能否有自己的判断和品评?

    《罗马史》

    作者为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法学家蒙森,早年在基尔大学攻读法律和语言学,184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长期在大学教授历史,对古代史,特别是罗马史有精湛的研究。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鲁士和德国的国会议员。他对罗马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重大影响。撰有《罗马公法》和《罗马史》等多部重要著作。1902年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上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历史学家。《罗马史》奠定了他作为一流历史学家的地位。《罗马史》第四五卷出版,使这部巨著中译本历经20余年终成“完璧”。第四卷“革命”承继了蒙森一贯的著述风格,既有宏大战争场面的精彩描绘,对人物才能和性格的细致刻画——对苏拉极尽赞誉,对马略颇多讥讽,更有对历史事件的缜密分析。既展示了罗马历史的清晰脉络,又阐述了罗马由弱小到强盛再到衰落的缘由。渊博的学识,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出色的语言能力,蒙森的才华在该卷中尽显无疑。

    《第三帝国的语言:一个语言文学家的笔记》

    本书对国家社会主义的语言及其影响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既是一部历史书写的杰作,也是一本一流的历史文献。这是全球首部对“第三帝国语言”深刻剖析的力作,记录了一位语言和文学学家在无望的纳粹时代实施的自我拯救。记述了作者在1933~1945 年以一个观察者及在场者的身份,搜集单个的国社词语,并将对这些词语的观察置于他的语言观念主义和民族心理学的思考中心。这本书揭示了第三帝国语言的毒性,并以此警示人们。作者维克多·克莱普勒1881 年出生于瓦尔特河畔的琅茨贝尔格,在布隆贝尔格和柏林长大,在慕尼黑、日内瓦、巴黎和柏林读了哲学、罗马语文学和日耳曼学专业。1920~1935 年,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罗曼语文学教授,1935 年因为其犹太出身被解聘。1945 年以后恢复了德累斯顿教职。此后在格莱弗斯瓦尔德、哈勒以及柏林任教授。1960 年于德累斯顿逝世。

    《眼泪与圣徒》

    本书于1937 年首次出版于罗马尼亚。“有谁知道?”齐奥朗在书中第一段写道,“可以肯定的是,泪水是他们的踪迹”。在尼采《善恶的彼岸》启发之下,齐奥朗“探寻眼泪的起源”。他自问是否圣徒“会是眼泪那苦涩之光的源头。泪水并非透过圣徒进入这个世界,但若没有圣徒,我们就永远不会明白自己是因为渴念失乐园而哭泣”。 “一个人是怎样弃绝自己并走上成圣之路的?”这是齐奥朗的疑问,也是《眼泪与圣徒》这部书记录的起点。作者齐奥朗,法籍罗马尼亚哲学家、随笔作家,以罗马尼亚文和法文写作,主要著作有:《在绝望之巅》、《眼泪与圣徒》、《解体概要》、《苦涩三段论》、《存在的诱惑》、《历史与乌托邦》、《恶之造物主》和《赞赏练习》。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撰写的一流之作,作者曾获美国艾美奖声音暨音响类个人成就奖。作者戈登·汉普顿,声音生态学家,艾美奖获奖录音师。作品获林白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肯定。其公视纪录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为他赢得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目前居住在华盛顿州安吉利斯港。作者约翰·葛洛斯曼,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奥杜邦》《君子》《国家地理旅行者》《纽约时报杂志》《户外》《大观》《美味》《史密森杂志》《运动画刊》《美国周末》等杂志。目前居住在新泽西州山湖镇。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俄国革命史》

    该书是俄国十月革命重要领导人托洛茨基亲历记。列夫·托洛茨基,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本书是一部史学名著,译自纽约单子出版社的俄文版,全书共3 卷。书中包含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极为详实的记录。作者试图“绝对不依赖个人回忆写成”,尽可能客观具体地描述革命自身的进程,同时将用活生生的场景写成革命历史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作者在书中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卷帙浩繁,力求叙述得完整详细,“教人们去了解革命是如何准备、如何发展和如何胜利的” 。

    《唐宋词举要》

    本书精选唐宋时期62 位词人的219 首词, 按时代厘为上( 唐五代)、中(北宋)、下(南宋)三卷。每位词人名下,先之以生平小传,继引录词作,然后注释其中典故、名词等,并重点对词作的创作背景、基本意蕴、词心词境等进行分析。作者旁搜远绍,取精用闳,既注意直接的词心感悟,又注重从学术史中裁出新意,从寻常作品中发掘不寻常的内蕴,从而体现其深厚的学术功力、敏锐的学术眼光与宏阔的审美视界。分析细致而精准,语言雅洁而自然,结论新颖而深稳,选择词人词作有代表性,历史覆盖面广,词学发展主线突出,是一部颇见作者才、胆、识、力的唐宋词选本。

    《海德格尔文集》

    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20 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等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海德格尔翻译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势,目前至少已有英、法、意、日四种文字的全集版译本。这套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收录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 卷,其中前16 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而其余14 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稿和手稿。这30 卷属于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呈现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总体面貌。

    《浪迹十年之联大琐记》

    这是一本对于西南联大的别样记录。本书为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叙述其告别清华园,辗转至云南主持联大社会学系的日子。不仅讲到联大的生活与研究,也旁及对昆明、蒙自与呈贡的点滴观察,生动记录下艰难岁月中的弦歌不辍与风土民情。可以说,这是一份关于西南联大校史的珍贵记录。作者陈达,著名社会学家,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社会学系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所长。1948 年获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在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西方学者和媒体评论这本书,介于“科学和诗歌之间”,是“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作者戴维·哈斯凯尔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涉及生物进化和动物保护,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

    《亚当·斯密全集》

    《亚当·斯密全集》是在中国第一次将斯密的作品完整、系统地呈现给读者,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位伟大经济学家、哲学家的思想体系。斯密是英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斯密在书中第一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全集包括《道德情操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哲学文集》、《修辞学和文学讲演录》、《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讲演录》、《通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