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悦读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悦读
  • 一部揭示资源型城市 成功转型探索的力作
    ——访《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主编

    更新时间:2015-02-20 浏览次数:261 信息来源:本刊记者 邢 轩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一书。这是我国比较系统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部力作。该书由黑龙江大庆干部学院副院长田立英、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杜正艾主编。在新书出版之际,本刊记者就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与两位主编进行了访谈交流。

    记者: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请问田院长,你们编撰这本书时,选择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庆作为研究对象,这对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田立英: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中国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日益减少,也面临资源枯竭、发展转型的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同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尽管模式不同,但又有许多共同点,探索不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寻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共有规律,对于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大庆作为共和国的骄子和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自建市伊始,就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经历了从矿区型城镇向综合型城市转型、从综合型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转型,在转型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系统总结大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可以为国内乃至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庆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记者:我们阅读本书时注意到,20 多年来,大庆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制定与实践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请问大庆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创新方面又有哪些做法呢?

    杜正艾:多年以来,大庆始终高举旗帜、胸怀全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弘扬大庆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紧紧抓住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加快转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机遇期,积极主动地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大庆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道路。应当说大庆有许多创新做法,我认为值得总结的有这样几条:

    首先是政府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奋发有为,主动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有规划、有步骤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是突出产业调整,重构转型升级支撑。产业是转型升级的核心。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正确选择接续产业并使其发展、壮大,是大庆市实现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截至2013 年底,大庆非油经济比重已经由建市之初的18% 提高到57.2%,大庆油与非油经济比重由1998 年的67:33调整到42.8:57.2,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全国资源型城市前列。

    再次是重视科技创新和发挥人才作用。大庆始终坚持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制定实施了科技规划纲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建设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建设提升高校院所,注重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大庆突破人才制约,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着力引进百名海外人才、千名名校英才、万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重点培养高层次党政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百名青年专家、梯次开发本土创业型实用人才,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最后是充分弘扬大庆精神。多年来,大庆市大力弘扬和发展铁人精神,秉承大庆这一城市文化根脉,坚守大庆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牢固树立文化发展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战线是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繁荣是和谐社会奠基石、文化领域是践行科学发展主阵地四个新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大庆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新时期,铁人精神被赋予了“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勇创一流、改革创新、力克困难”的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激励一代一代大庆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大庆市转型升级中持久地发挥着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的作用。

    记者:我们注意到,本书系统总结了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启示。这对国内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杜正艾:借鉴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律,是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大庆结合实际又顺势而为,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大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大庆在推进城市转型升级中,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坚持统筹规划,重视科学规划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根本上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统筹兼顾,构建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构建复合动力,统筹推进转型升级。大庆的转型发展构建了“复合动力”框架:包括“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主体框架,“国家财政支持—市政府财政投入—公共资源增值收益—企业投入”相结合的投入框架,“传统产业的综合发展—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相结合的产业转型框架等,推进城市向综合方向发展。

    三是突出调整结构,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大庆在转型升级中,继续优化石化产业,发展绿色矿业,培育壮大接续产业,着力建设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大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着力推进由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形成综合发展能力。同时,大庆市还把转型升级与推动大产业建设相结合,实施大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眼打牢产业基础,全力构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石化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

    四是注重项目带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庆市把城市转型升级与推动大项目建设相结合,把转型升级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坚持以一大批重点大项目为带动,做强石化延伸增值项目,加快建设国际级石化产业基地,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繁荣壮大高端服务业,着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创新平台建设,科学推进转型升级。大庆在转型升级进程中,注重构建四大发展平台,即完善产业发展平台、投融资平台、自主创新平台和城市功能平台。构建创新的信息平台,加强科技园区创新载体建设,建设特色科技产业园区和高教园区,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发挥技术、人才、制度、管理、文化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六是完善城市功能,协调推进转型升级。城市功能是否完善、到位,对于长期以来依靠单一产业发展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大庆市在转型发展中,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努力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统筹考虑城乡、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和拓展城市转型内涵,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生产生活条件。

    七是治理发展环境,推进绿色转型升级。大庆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始终把转型升级与推动大环境建设相结合,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注重完善转型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转型之路。

    总之,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