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雅集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雅集
  • 触摸那悠长的乡愁

    更新时间:2015-12-10 浏览次数:353 信息来源:宁新路

    去美丽的漳州市长泰县采访,想起了“一片云”叶小姐。她是台湾长泰籍人,一个常想长泰的人。

    几年前在厦门到北京的飞机上,她与我座挨座,文学的话题让我们聊了起来。“一片云”热情送我彩椒般的水果,碧绿里透着玫瑰红的长形果子。她说这是莲雾,好吃极了。莲雾是台湾的特产水果,台南山村的“一片云”把她家乡的莲雾销到了北京。“一片云”是她的笔名。我们是文友,她喜欢让人叫她“一片云”。我无法拒绝她的好客,这使我第一次吃到了莲雾。莲雾海绵般松软爽口,苹果般清雅淡甜, 还有那佛陀莲花宝座的形状,让人喜从心涌。那次我记住了莲雾的形美与味美。

    “一片云”写过一篇深情的散文,那是写乡愁的,写她祖籍福建漳州。她写了家乡长泰的地方,美的山水,美的村庄,美的相邻。文章太多地写了她爷爷父亲思念老家漳州的愁苦。台湾的福建人很多, 他们有太多的乡愁。而这长长的乡愁,也只是近些年两岸通航后才得以缓解。“一片云”倾诉的乡愁, 都是祖辈传给她的乡愁,她对故土“根”的深情思念令我感动。从漳州长泰县回来,在“伊妹儿”里与“一片云”聊长泰,聊她的“乡愁”,让我感到长泰是个生乡愁的地方。她问我,你去追远堂了吗?那是我祖宗叶家的祠堂;你去了江都寨吗?那是我母亲连家的祠堂……当然去过追远堂和江都寨,还去了长泰很多地方。她陪她父母多次到长泰祭祖寻宗,她对长泰有太多美好的回忆,也引起了我对长泰追远堂、叶文龙故居和江都寨的深情回眸。

    叶小姐的家族,与长泰有着长长的根。叶姓和连姓,是台湾的大家族姓,不仅仅是台湾的大家族, 连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也出了不少杰出人物。

    “追思堂”无疑是宋朝任长泰官员叶氏勤政庇民、深受百姓拥戴而由后人多次修建的家庙。那“追远堂”大厅鼓础圆柱上“亲疏遐迩本同支,能推恩何分彼此;士农工商和一业,苟为善不辱祖宗”的词句, 还有那高悬房顶教育和启迪后人的十多块牌匾,都在昭示后人要保持代代相传的怀思远祖、范式前贤的美德。它是叶氏子孙家教的学堂,是给叶氏子孙矗立的思想灯塔。这个思想灯塔,一直闪耀了几个朝代。祠堂修建了许多次,可“追远堂”的牌匾,高调挂着。它照着生活在长泰的叶氏家族人,也照耀着远走他乡的叶氏子孙,也成为远在海外叶氏后裔长久不熄的灯盏。它也成了在他乡异国叶氏家族人追忆祖辈和思乡、恋乡、爱乡的一道光芒。从长泰走出去的叶氏后代,无论他们在地球什么地方,没有人不知道长泰老家有个“追思堂”,也没有人不知道自己祖宗的高德。“追思堂”成了牵引叶氏家族“乡愁”的远景,他们叶氏祖宗成了家族的荣耀,海外叶氏家族人都自豪地说他祖籍在长泰,长泰有他们“追思堂”祖宗和家,把回长泰拜望“追思堂”和祭祖,当作非常荣耀的事。一代代叶氏家族人,千万里不嫌远,每年来拜望妈祖,拜望他们的祖宗。

    普济岩那悬挂的“方塘一鉴”横匾,取教育先贤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对先哲的追思,也是对后辈的提醒。是叶氏族人的追思纪念堂,它供奉的不仅是叶氏祖先,还供奉着文天祥等三位外族人灵位。普济岩从宋朝建起,叶氏后人代代修缮,敬仰先人的高尚道德。他们对先辈的追思,不仅仅是写在匾上的绝妙词语,还创造了追思纪念祖先“水下操”的风俗。这“水下操”也并不是仅仅追思自己祖先的,它还是为了追慕纪念南宋文天祥和丞相张世杰、元帅陆秀夫等爱国忠臣,为挽救国家死而后已的精神情操。叶氏族人纪念他们,是缘于长泰叶氏开基始祖叶棻,在南宋抗元的后方督粮,与文天祥等忠臣同朝为臣,并追随他们参加抗元战役。文天祥成为壮士,张世杰等殉国于海,叶棻打捞忠臣烈士的尸体返乡立庙祭祀,他把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位抗元英雄称为“九龙三公”,为他们塑像,供奉在叶氏祖祠堂里供叶氏后人学习敬仰。起初的追思纪念,就成了后来的族规,每年正月十七日为追思纪念日,族人抬三尊神像,下水“犁”神,便形成了“水下操”形式的追思纪念风俗。叶氏族人把异族人请进祖祠供奉,追思纪念的“水下操”风俗传承几百年不断,风俗早已成精神活动,它使叶氏族人获得高远思想的精神高地。

    叶氏族人把这种别致的追思纪念祖先的风俗,带到了异乡,实是把祖先的光芒带到了四面八方。这光芒照亮了叶氏族人的心田,无论是远在何处的叶氏族人,都有祖宗风范的心,从而培育出了品德高尚的后人,使叶氏族人优秀人物家园繁茂,四季花开。

    江都寨在长泰和台湾,是传奇的村落,也有着传奇的后代。江都寨的“瞻依堂”是连氏家族的祖祠。镌刻在门廊和石柱上的“欢度佳节不忘骨肉同胞,喜迎新春怀念台湾亲人”的楹联引人注目。连氏族人大多已在台湾,台湾连姓人家族兴旺,人杰辈出,原国民党主席连战就是其中人杰。连氏的祖籍是山西省长治,也是福建长泰。他告诉连氏后人,连氏从东晋时迁到长泰;台湾的连氏族人来自长泰。 

    在台湾台南柳营乡的小脚村,那是清代康熙年间连族人从长泰迁到这里的,连族人勤劳,很快成为大家族。连姓子孙中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至今被世人称颂。连族人一辈辈抗倭寇,许多连族人鲜血洒在了战场,连氏出了不少抗倭英雄。连战的爷爷连横身上流着祖辈抗倭爱国的血脉,他终生做抗倭保国的事,他费尽心力写出《台湾通史》,把大陆和台湾人民抗倭的壮举详尽记述,为后人记录了日寇侵略台湾的史实,也铁证如山地证明了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渊源。就在他带着对倭寇的仇恨将要离开人世时,他给即将要出生的孙子取名“连战”,寓意让他克敌制胜,重振家园。连战记着爷爷和祖辈抗倭寇、保家园的壮举,也记着祖辈的嘱托。他当了中国国民党主席后,把先祖的神主牌安放在台南连氏人的宗祠堂,教导后人不忘仇敌倭寇,不忘长泰故土。他相信故土,渴望回到长泰拜望祭祖。一九九七年,他委托族人连世国携台南连氏二十多人,到长泰江都村连氏祠祭拜祖先。连战在渴望中等待拜望祖先故土时机,到了二零零五年,连战祭祖拜先寻亲的心愿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要去长泰祭祖。有人极力反对,他不顾那么多,头顶重压,依然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率团实现了他“和平之旅”的故乡行。他的乡愁聊以慰藉,而乡愁仍在心头缠绕,几年后,他又携妻回大陆拜祖探亲。现在连族人仍在不间断地回长泰,因为这里是他们解乡愁的地方。

    薛氏族人的乡愁也很浓烈。台湾薛氏是清顺治十一年,由长泰县陈巷镇山重社的薛玉移居台南安平公廨,捕鱼为生,繁衍为旺族,使薛姓成了台湾嘉定、保定、大定、吉定等人口大姓。薛氏族人的昌盛,有着让子孙坚守情操的文化根,那是薛玉带去的长泰山重薛氏祖训:居仁及由头,孝悌伦自笃;祖来恩泽厚,贻燕万年光;诗出乐尔张,永受誉声长。他训导高雄茄萣薛氏裔孙共同遵循祖训。薛氏族人以此祖训为本,以薛姓为荣,高尚和勤劳为本,成为台湾有很大影响的家族。

    薛氏后代思乡心切,为把长长的乡愁变成不断的拜望,加氏长辈提议成立了财团法人高雄县茄萣乡薛氏宗祠文教基金会。连氏族人捐集了雄厚资金,资助支持赴长泰回乡祭祖的连族人。两岸关系的改善,解了他们望海思乡的愁苦,台湾茄萣薛氏族人七次组团,数百薛氏族人回长泰祭祖探亲。长泰薛氏家庙香火旺盛,薛氏族人吟诵祖训,他们为自己是薛族后人而自豪。

    长泰有比比皆是的宗族祠堂、家庙,有连、林、洪、薛、王、刘、杨、陈等二十多个姓氏的“根”在长泰。

    明清时期,迁移台湾人数最多的要数杨、卢、连、王、林、薛、刘、洪、萧、蔡姓。历史上长泰人移居台湾繁衍的后裔就有几十万人。唯有故乡忘不掉,长泰是他们永远做不完的梦乡。于是就有一拨又一拨台湾的长泰族人来拜祖寻亲,他们要把血脉的根续牢续深。

    “一片云”发给我一段权威统计,这让我更加认为长泰是“生”乡愁的地方。台湾各地移自长泰县的冠籍地名如今有七个十一处。如新北市三重区长泰里、长泰小段、长泰聚落、长泰街,新北市贡寮区贡寮里长泰,彰化县彰化市桃源里泰源宫、高雄市茄萣区茄萣庄、原属清代时期大坪林五庄宝斗厝,即今新北市新店区宝福里、宝安里、宝兴里、信义里一带等。从长泰延伸合成的地名有五个;属长泰县的冠籍地名长泰街路名有台北市万华区长泰街、贡寮区长泰街两个,同名的街路有新北市三峡区礁溪里长泰街,苗栗县头份镇长泰街,高雄市小港区长泰街三个,从茄萣衍生出的地名有茄萣区、顶茄萣庄、下茄萣庄,嘉定、保定、大定、吉定里等七个,同名的里有新竹市北区曾一度设立的长泰里,合计有十八处之多。地方取名往往表达人的情思。台湾这么多地方和家园以长泰、以泰取名,就是思乡深切的体现。

    台湾有多少长泰祖籍的人,就有多少乡愁落在这里。这么多台湾的长泰族人,与大陆的长泰人,在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八年的四十年,两眼相对,隔海相望,却不能相见,乡愁一年多似一年。年老的人,带着长长的乡愁离世了,也带着对乡愁不能如愿的怨恨走了,留下了许多凄怆未了的心愿。

    “一片云”誊写了一首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她说台湾的长泰籍人,台湾的大陆籍人,都喜欢那揪心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祖先的根在大陆,他的诗是他乡愁的吟唱,是他刻骨乡愁的表白。“一片云”说,她的父辈人每每读起余先生的《乡愁》就会落泪。一个乡愁浓厚的人,很容易被这首诗“碰”出眼泪来的。

    乡愁,愁的是想念母亲和父亲,想念兄弟姐妹,想念心爱的人,想念亲人和朋友。长泰县县长吴卫红对乡愁有生动的感悟:乡愁,是村里的那棵大槐树,是那悠长的青石板路,是那村头清清的小河,是那很老的房子的家,是那家和村里的炊烟,是鸡马牛羊猪的喊叫声,是母亲在门前的仰望,是家里那香喷喷的饭菜……乡愁的景物也在变化,如今长泰又有了新“乡愁”,那是长泰财政局投巨资助民居上山的“美丽乡村”新家,农民低矮的房屋搬到了被他们称为“新家坡”上,就是新家建在了山坡上。长泰县财政局长王凌把这漫山遍野别墅的村民新家,喻为新乡愁的风物。这美丽舒适的别墅新居,它会让离家的人更想家。

    想家的感觉是揪心般难奈的。结着乡愁的人,总会写出催人泪下的诗来,总会在泪花里一起涌动那些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乡愁,一条割不断的情丝,一条血管的血。长泰与台湾,有着长长的无法割断的血脉与情丝。

    我在长泰吃到了莲雾,这是长泰县旅游局的叶小秋小姐递给我的本地产水果。叶小秋说,这是引进台湾品种的莲雾。长泰的莲雾与台湾“一片云”送我的莲雾同样甜润味美。长泰的莲雾,是台湾的长泰人引来种植的美果。长泰与台湾同一纬度,长泰的水果与台海的水果,都可以种得枝繁叶茂。“一片云”说,台湾与长泰,常常是在天上的一片云下。台湾的长泰人与故乡亲密来往,体现在了给乡愁一个长久的慰藉,于是把台湾的水果种到了长泰漫山遍野,台商把工厂开到了长泰大街小巷。

    一群群海外的长泰族人回故乡拜望那千年的大榕树,深情地徜徉在石头村和街巷,在祠堂和庙宇里叩首与仰望,他们为同一条根的马祖文化而感动着,他们在长泰以泥土和风来稀释困“结”在心头长久的乡愁。而老的故居,老的小路,在迅速消失,而古榕还在,祖宗的祠堂还在,远久而悠长的乡愁还在;新的一代代长泰人把乡村的路铺上了光滑的水泥,还把别墅式的房子建到了山坡,新的“乡愁”又出现了。长泰越来越美了,远出的长泰人,想念长泰,有些人忍不住乡愁,感到哪里也没有长泰美,没有长泰好,纷纷回来了。家乡越变越美了,在外的长泰人和长泰族人,越发有了乡愁,难怪如今长泰人,家家时常都会有客远道而来。 

    “一片云”给我发来了满篮的莲雾,鲜美滴翠,是长泰的莲雾。可惜它不能吃,她是照片上的莲雾。她要把故乡长泰的莲雾销到更远的地方,还要写台湾长泰人的故事。这故事里一定有悠长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