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惠生,北京市出生,大学学历,高级记者,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食品报社记者,光明日报社记者、国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96年2月至2006年5月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第五届韬奋奖,有60余篇作品分获国家级和部委级奖。 2006年5月起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其间,担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新闻中心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都要讲中国故事。宣传部门的同志更要讲。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时代职责。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中全会和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去年12月中国记协给新闻单位负责人举办培训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作了专题报告,获得与会领导干部和编辑记者好评。近日本刊就此话题采访了翟惠生同志。
讲好中国故事是领导干部的职责
记者:翟书记,最近我看到您结合当前新闻战线的现状和问题,谈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新闻战线的领导干部要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 讲好中国故事要从哪里开篇?
翟惠生: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思想宣传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党的一件大事,必须做好。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去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共产党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难道还讲不好中国故事吗? 全党都要讲中国故事,宣传部门的同志更要带头讲。他说,自己出国访问时一直在讲中国故事,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要跟人讲清楚。比如,奥巴马来中国访问,习近平总书记在灜台与他会见。过后奥巴马说,这是他第一次听中国领导人完完整整地讲中国执政的理念是怎么回事。习近平总书记把讲中国故事与党的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并列在一起提出。我们要认真思考,因为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2014 年11 月8 日记者节颁奖报告会上,刘云山同志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时说, 第一是中国故事讲什么,第二是怎么讲中国故事,第三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他说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破解。如果解决不好,新闻宣传报道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标准。什么标准呢?就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说的,什么叫好作品?四个字的标准:“激荡人心”。一讲出来,就能让你心动,让你热血沸腾。
前不久,中国记协搞了一个 “好记者讲好故事” 的活动。近两万名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中央新闻媒体的选手是各单位选拔出来的,地方是以省为单位选拔出来的,最后胜出10 名,在央视录制“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并在记者节时播出。他们讲的是在记者生涯中所看到的世界范围内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讲了他们在记录这些故事过程中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是相互叠加的。正因为记者讲故事是时代风云变幻的真实而生动的记录,能牵动全社会各行各业人的心,很多人听了都说没想到讲得这么好。各地都欢迎他们去讲,这是对好故事魅力的最好说明。
讲中国故事要激荡人心
记者:要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作品“激荡人心”的要求,怎样去做呢?
翟惠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什么叫精品?它有六个字的标准:“留得住,传得开”。留得住,不容易。留得住意味着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你手中的笔,记录的是历史,当这段记录成为历史的时候,翻出你的作品回头看, 依然那么精彩的话,这才叫精品。但这样的作品太少了, 应景的太多。甭说过几年了,就是第二年看,都觉得苍白无力,有的觉得可笑,是跟风跑的。如何做到“留得住,传得开”,起码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不能“歌德”,但必须“讲德”。“歌德” 是什么?歌功颂德只会说奉承话,说表面的好话,说概念。我们强调正面宣传为主,不等于就是“歌德”。你越“歌德”, 人家越不爱听,甚至反感。正因为我们干的是新闻传播, 干的不是秘书。如果是秘书,那叫传达。传达是一字一句一标点,都不能走样,而传播是听了中央的精神和政策之后,能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话语,讲给大众听, 这才是“讲德”,“讲德”必须有转化,必须“奔着问题去”,有“问题意识”,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回应问题。只有回应了大众关心的问题,大众才能信服, 才能通过你的“讲德”解决问题,赢得民心。
“讲德”是一种功夫,只有丰富了政治积累、政策积累、社会积累、人文积累和文化积累等各方面的积累,这个“讲德”你才能讲出来。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确实是我们的榜样。他的系列讲话,我们挨篇去读一读,全都是在“讲德”,都是“奔着问题去的”,而绝不是空泛地“歌德”。
比如,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把全场人的心都牵动了,按常规,是我们的经济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怎么干。而习近平总书记成绩讲不讲?讲。但他是分析地讲。他的讲话大量篇幅是“奔着问题去”,现在经济发展究竟有什么问题,这是回应社会的关切。这不就是经济领域最大的“德”吗!他在讲话里面用比较的方法从九个方面给予回答。他首先从消费需求讲起,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也可以叫“羊群效应”,有三次。第一次是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到90 年代前期,彩电、冰箱消费那是一大轮。彩电、冰箱企业,应运而生,遍地开花,一下拉动了经济。第二次是本世纪前期空调热起来了。第三次是前些年的汽车、房地产消费。现在,“羊群效应”没有了,不会再有这样的排浪式消费了。消费拉开了档次,讲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精准化了。那我们怎么办?就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还习惯于上项目、铺摊子,单纯追速度,就跟不上形势了。总书记话说得多深刻!所以他讲,不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形势就好得很;也不是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一点,就糟得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的“德”全讲清楚了。听了这些话以后,感到我们的差距太大了。不会用比较的方法,也就是不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经济形势, 经济领域的“德”就说不明白。上世纪90 年代中期艾丰同志写了一篇“6% 说明了什么”的宏观经济分析文章,中央对2015 年经济发展速度提出7%的目标, 我们是不是应当写文章分析一下,从当年6% 到现在7% 说明了什么?经济报道应该回答这个问题,20 年前是6%,现在是7%, 其间经历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来龙去脉是什么?这就叫“讲德”。一个问题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回过头去看, 需要我们下苦功夫啊。如果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九个比较变成新闻报道传播出去,就是最有分量的宏观经济报道,就是讲经济形势的“大德”。
记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在新闻报道中,如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怎么做才更具传播力?
翟惠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把握大众的心理特点, 理解市场心态,不能说空话、假话、外行话。提出问题才是市场利好,遮遮掩掩反而欲盖弥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非常深刻。新闻报道离不开“三大武器”,即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这也是老话了。问题是我们的典型宣传有些还不到位,如果我们把典型宣传做到位,就要理解这个典型的现实针对性和政治针对性究竟是什么?这就是对典型宣传的“破题”。如果这个题不破,典型宣传就不到位。
以杨善洲这个典型宣传为例。我们宣传了这个好党员、好干部,影响很大。杨善洲事迹之所以令人感动, 就是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把杨善洲定义为公平正义的化身,公平正义就是现在社会上最缺的, 也是人民最企盼的。现在一些干部,违规占有住房的、违规占用公车的、以权枉法的不在少数,在上项目、争取资金、看病、买房子,甚至晋级、出国等问题上,都要靠关系、找门道,有关系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门道的再有本事也无法出头,这样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所以,在杨善洲的典型宣传上,就应该奔着这些问题去。杨善洲把自己孩子的户口本锁在抽屉里,坚持不靠关系谋私情。这种公平正义的榜样是能“激荡人心”的。典型宣传也要对应问题。
宣传报道“破题”很重要。把题给破了,就有针对性了。网上的一些事,怎么那么火,就是因为网上那些事把你的心“勾上”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典型宣传变成能“勾人心”的回答问题式的报道呢?从古至今,“包公”这个人物老百姓总在传颂,就是清官难做。因此,典型报道一定要琢磨, 现在存在什么问题,这个典型要回应百姓的什么关切。
讲好中国故事“讲德”是关键
记者:您提出在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方面也要“讲德”, 在这两个方面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翟惠生:热点引导,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环节之一。热点引导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文化素养。有位领导对热点引导概括得很好:“社会想哭的时候,不要让它更悲哀;社会想笑的时候,不要让它更疯狂。”这就是热点引导。可是有的热点引导往往是在伤口上撒盐, 社会想哭一定让它更悲哀;社会想笑一定让它更疯狂, 这就叫“忽悠”,叫炒作了。这类问题不在少数。就是为了抢眼球夺市场, 有些报道就是这么干的。
很多问题,比如PX 项目问题、垃圾焚烧问题等可以检索一下,看看都是怎么报道?全是当成社会问题、民生问题、集体事件来报道的。有些媒体就关注这个,哪里建一个垃圾焚烧厂,老百姓不让建就报道。是的,一个公共厕所建在你家边上,你也不高兴。可是垃圾焚烧又该怎么办?现代垃圾,主要是电器和塑料废品,用传统的办法就是往地里埋,把土地都污染了,发达国家也是焚烧,它是一个环保的过程。企业有时候做得不到位, 因为环保设施费用相当高,可能把原来的利润都吃进去了。但是不投入不成,不投入就没有了环保。对环保能达标的垃圾焚烧企业,我们就要做让老百姓理解的工作, 媒体应该承担这份责任。其实,这本来是一个科学问题, 不要让它演变成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甚至群体事件。
本来是科学,却少有人讲科学道理,专门讲负面效应。说明在热点引导上还有很大差距。有的垃圾焚烧企业投了好几亿元,停在那儿开不了工,我们要讲清楚这个事情, 甚至请医学专家出来,讲焚烧排放的烟中含什么东西? 达到多少会有毒、有害?这些科学问题都应当讲清楚。需要有“讲科学”的报道,我们应该把“讲科学”的报道做热。现在,我们要上马的一些大项目,都有科学问题, 在报道中要把科学的机理和道理,跟群众说清楚。热点引导与典型宣传同样重要,是讲好故事的关键。
当然舆论监督必不可少。关键是怎么监督,是怀着什么心态去监督。舆论监督出问题主要有两条,一是心态摆不正,二是水平太低。有人有一种情绪,你越这么说, 我越反着去报,尤其都市类的媒体,还有一些财经类媒体。往往有以偏概全的情况,甚至报道失实,立不住脚,还怕拿到桌面上来。为什么重要批评报道要报选题、要审批,就是为了让你多动脑子,把好关, 把选题弄准确。
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一个舆论监督的好典型,上海电视台搞食品安全监督的报道, 抓得好,抓得准。中国建材报前不久也搞了一组很好的报道,监督水泥生产严重过剩问题。以东北三省为例, 每个省水泥产能过剩达45% 到51%,有些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还在批准上水泥生产线,这就说不通了。地方给上级报告解释,正抓紧给水泥企业补办证件,说现在停产,投资商的损失太大了。这叫什么话!投资商的利益大?地方的利益大?还是国家损失的利益大?这样的问题就应该监督。因此,在舆论监督中怎样正确把握大局问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记者:您谈到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怎样理解?
翟惠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的文化要深化,不是说耍个狮子、练套武术就能解决问题。我们有四大名著,有京剧、民乐等很悠久的艺术形式,我们要想办法去深化,这里面能作的文章很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命脉和基因,如果在文化艺术作品和新闻作品中,把这种文化的血脉割断了,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这是中国的魂,这个魂是内在的。没有魂的东西,是一具僵尸。当然,有了魂, 没有“体”也不成。魂要附体,即要附在“载体”上,“载体”就包括新闻报道。
我们不能“追俗”,但是作品必须通俗。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现在是只见高原,不见高峰。这确实让人深思。真正的高峰,是最通俗的。现在太缺这个了,现在有些作品不是通俗, 而是追俗、庸俗和媚俗。
追俗是一种迎合,是矮化自己。从内容到语言,有些俗不可耐。这种迎合是什么?如同文化市场一样,什么逗人哈哈一乐,就搞什么,蜂涌而上。通俗是什么,通俗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在人民群众中“留得住,传得开”,这就是我们的通俗,现在叫“接地气”。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还是要奔着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去,这是十分重要的。记者:您提出新闻报道中,讲好中国故事要融合三种话语体系,这样效果会更好吗?
翟惠生:有人说现在有三种话语体系,一是领导话语体系,二是学者话语体系,三是群众话语体系。新闻报道应该是这三种话语体系的融合。一定要有领导话语体系,这是能不能领会中央的意图,能不能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去搞宣传的衡量标准。同时,要有学者话语体系,应当借用学者的思想和思考,文章的深度就在于此。但是,体现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的时候,应该是群众的话语体系, 要把领导话语体系和学者话语体系,变成群众话语体系写出来,而不是简单重复领导话语体系和学者话语体系。这样才叫真正的通俗。真正的通俗蕴含着真正的高雅。
记者:您提出不要“包装”,但必须“化妆”。这是为什么?
翟惠生:“包装”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是文化浅薄的表现。这种作品太多了,网上“包装”的东西不少, 题目很吸引人,打开一看其实没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比如一些报道,打压楼市的时候,叫得欢,楼市有点缓,还是叫得欢,你说有一个正确的主心骨吗?拿来这些报道看看,相当浮浅。怎么引导受众?报道一大串数字,今天几个城市出了限购令,过了些时候,又报道哪些城市不限购了,怎么不去讲讲这里的辩证道理呢?
“ 化妆” 是什么?就是使你的作品更美。演员上台都要化妆,就是要向观众展示美。新闻作品要传递正能量,首先要有美感,是内涵美,不是表面美。好报道就是要讲清道理, 讲清历史脉络,语言要平实通俗。
把握好“歌德与讲德”、“追俗和通俗”、“包装和化妆”的关系,明确文化的深浅之分,高下之别,我们就能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有“两把刷子”,就是你讲的道理能够让人家明白;你说的话人家爱听,你走到哪里很快能和人家打成一片,这就是“两把刷子”。我们提出要改文风,其实文风是作风的体现,关键是你的思想内壳里怎么想的。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怎么讲故事。他每次讲话,都能让人“竖起耳朵” 听,而不是“带着耳朵”听。“竖”是我要听,而“带” 是让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