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10 月5 日至10 月7 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在这次峰会上,与会领导人照“全家福”时穿民族服装的传统又回归了:各国领导人穿着巴厘岛的“安代克”布料做成的衬衣照了“全家福”。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实,在距今1400 多年前,在我国隋朝就已经出现了相似意义的服装。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1989 年11 月5 日至7 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 年6 月该组织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3 年, 美国正式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之后于每年下半年召开一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环太平洋国家差异明显, 贫富状况、人口数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综合国力方面千差万别, 此外, 还存在着复杂的经济体之间的主权关系。为了平抑会议的“强度”, 消除一些成员的顾虑,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将会议定为“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为了突出“非正式”, 成员国( 地区) 领导人和代表穿便装参会, 以营造轻松的气氛。当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 代表们脱下正装, 换上休闲服。1994 年起,由东道主为参加会议的领导人提供统一样式的休闲服装,成为APEC 会议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从此,APEC 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的统一着装成了越来越抢眼的风景。每逢会议召开前, 东道国会推出什么款式的服饰, 成了让人充满好奇的猜想;与会领导人及代表穿着东道国提供的服装一起照“全家福”, 也成了会议成功举办的标志。
由于认识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隋朝开始重视经营河西地区。隋炀帝杨广于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派遣吏部尚书裴矩前往张掖,主持这里的对外贸易与联络西域各民族等事宜。裴矩在张掖任职伊始,就充分利用与胡商直接接触的便利条件,倾心交接西域各族各国官吏、商人等,注重了解各族各国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物产、服饰、礼仪等,同时还翻阅大量图书典籍,积累了丰富的文字和第一手访问资料。在此基础上,裴矩撰写出图文并茂的《西域图记》三卷,并上奏朝廷。
外交手段还必须辅以武力才能奏效。吐谷浑是当时河西地区比较强悍的部落,他们在隋大业元年、三年、五年勾连党项、羌族,屡犯张掖。大业五年,杨广亲率40 万大军征讨吐谷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摧毁了吐谷浑。大捷之后,为了“示中国之盛”,杨广在途径燕支山时,大摆宴筵,宴请西域27 国的国君及其使者,搞了一场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这次交易会规模很大,外籍和少数民族前来人数很多,耗资巨大。“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数十里间,车水马龙,人肩相擦,难以通行)。”这次出征和巡游,让他成为中原帝王中到达河西地区的第一人,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巡视过祁连地区的帝王。有意思的是,隋炀帝除了要求武威、张掖一带的百姓需着节日服装,前来夹道欢迎与参观外,还下令各国国王及使节均要佩戴金玉,披戴金罽,焚香奏乐,歌舞欢呼。这些金玉和金罽是隋王朝统一赠与的。金罽,是一种类似毡的毛纺织品,它可以说是最早的“APEC 服”了。